第四輯世態人情錄 奪 井(1 / 3)

第四輯世態人情錄 奪 井

山腳下有兩個不大的村子,上頭村和下頭村,上頭村村尾連著下頭村村口,兩村中間以一口老井為界。老井據說已有上千年曆史,井水甘甜清冽,冬暖夏涼,而且水如泉湧,四季不枯。一直以來,上頭村和下頭村村民都靠著這口古井生活生存,繁衍生息。多年來兩村村民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自打三年前開始,大山裏連年幹旱,水塘見底,山溪斷流,連這口號稱千年不幹的古井,也湧水量大減,水麵不斷下降,日漸幹枯,難以滿足兩村人生活之需。大旱之年,滴水難求,為了獨占老井,度過難關,上、下頭村之間不可避免地展開了一場激烈地“奪井”之戰。

下頭村向來武風熾烈,不分男女老幼均會幾手拳腳功夫,村中還出過一位武狀元,現正在京中做驃騎大將軍,那可是正二品的大官呢。所以剛一開始,下頭村很輕易地就打敗了上頭村,奪得了古井的使用權。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後上頭村從外麵請來了幾位武林高手,隻一交手,就把下頭村打得落花流水,將老井奪了過去。並且還出大價錢聘請四位武林高手長留下來,就在古井周圍結廬而居,日夜看守。下頭村組織了幾次反攻,均無結果,隻是徒增傷亡。

下頭村老村長見奪井無望,便從外鄉請來打井的工匠,經過一番勘察,在村尾連掘數井,有的直挖進地下十餘丈深,可就是不見有水湧上來。最後工匠十分肯定地說:“地下無水,難以成井。”拍拍屁股走了。

打井不成,老村長隻得召集村中青年,組成取水隊伍,翻山越嶺跋涉數十裏,到山那邊的小河背水回村,分發給村民勉強度日。來去一趟,要走上整整一天,十分辛苦。旱災日盛,最後連山那邊的小河也日漸幹涸,村中人心惶惶,仿佛大限將至。而上頭村,因有了那口救命的老井,日子過得並不驚慌。

怎麼辦呢?難道真要眼睜睜看著全村老小活活渴死麼?老村長雙眉緊皺,看著村頭老井的方向,陷入了沉思。是的,要想活命,還得著落在這口老井上。隻有重新奪回老井,才有可能救得全村人性命。可是上頭村聘有高手坐鎮,有恃無恐,下頭村又怎能奪回老井呢?

想著想著,老村長忽地眉頭一展,一拍大腿道:“咳,我怎麼沒想到他呢?”老村長說的這個“他”,指的是從下頭村走出去的、現在京城身居驃騎大將軍之職的武狀元吳遠誌。他想吳將軍官居要職,交遊廣闊,如果把村人現在的困境告訴他,請他出麵介紹推薦幾位有真才實學的武林高手來幫助下頭村打敗上頭村,奪回老井度過難關,念在桑梓情分上,他一定會答應的。想到這裏,老村長立即動手寫了一封書信,親自走了幾十裏山路,到鎮上找了一個熟識的藥材商人,托他帶信入京,交給吳大將軍。

信發出之後,老村長便日日扳著指頭計算那藥材商人的行程,希望他能早日進京見到吳大將軍,也希望吳大將軍能早日派人來解救鄉人,但是一連苦等了二十多天,仍不見半點回音。時值盛夏,炎陽熾烈,地上被曬得冒出青煙,災情有增無減,大山那邊的小河早已幹涸見底,再也舀不出半瓢水來。村民們隻好鋌而走險,半夜裏派人去古井盜水,結果被人發現,重傷而歸。下頭村的水源徹底斷絕,當日便有三人因缺水而被活活渴死。其他村民也愁眉苦臉,無計可施,坐以待斃。

這一天中午時分,天空熱得像一個加了炭的大火爐,老村長正心煩意躁地赤膊躺在涼席上,忽聽窗外有村民在喊:“村長,京裏來人了。”老村長精神一振,跳下涼席連鞋都來不及穿,就疾步奔出。

出門一看,隻見大門口立著一匹青驢,驢背上馱著一個瘦削老頭,約莫六十來歲年紀,足穿草鞋,衣褲高挽,一副老農打扮。老村長愣了一下,抬頭朝驢屁股後麵瞧了瞧,疑惑地問:“您打京城來?還有其他人呢?”

老頭側身從驢背上滑下來,一邊拍打著身上的灰塵一邊說:“就我一個人,沒其他人了。”“就你一個人?”老村長睜大眼睛瞧著這個其貌不揚、怎麼看也不像是個武林高手的糟老頭,心想莫不是搞錯了吧?就問:“可是京城吳遠誌吳大將軍請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