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信念的神奇力量 目標專一,全力以赴(1 / 2)

Chapter 2 信念的神奇力量 目標專一,全力以赴

在我們的頭腦中,願景包括的應該都是美好的願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給自己一種積極的暗示和影響。我們的意誌越堅強,信念越堅定,圖景也就越明朗,我們就能越快達成自己的願望。

我們想要得到什麼,就應該關注什麼,而不是關注它的反麵。所以,如果我們要健康就不要去思考疾病;我們要正義就不應該關注邪惡;同樣,我們要成功就不能去關注失敗。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同樣有目標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在為一件事做準備時,不但要製定明確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始終專注於這個目標,不能因為其他事情的出現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我們今天想成為一名營銷高手,明天想成為一名管理專家,後天又想當一名出色的設計師。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得不償失,我們的準備工作很可能前功盡棄。這樣,顯然無法把接下來本應該做得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滿意。我們要相信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獵手的眼中隻有獵物。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和三個兒子。這天老獵人要帶三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得當,四個人來到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三個兒子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

麼?”

老大回答道: “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垠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老三的回答隻有一句話:“我隻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果然,這天老三打到的獵物最多。

目標要專一,不能遊移不定。眼中隻有獵物的老三能獵到最多獵物就是最好的佐證。但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悲哀:他們今天是這樣一個目標,明天就是那樣一個目標,後天又是一個目標,目標遊移不定,最後一事無成。

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是沒有目標。如果說他們有目標,那隻能算為一種小打算。

有位年輕人,他每次下田用犁耕作時,由於沒有經驗,所以走得歪歪斜斜,他的父親告訴他:“你應該選定一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走,這樣就不會歪了”。於是,他以遠處的另一頭牛作為目標,他想應該沒有問題了,但是耕出來的田仍然不直。這時他父親又說:“第一次是你缺乏目標,所以不直。第二次是錯在目標的移動,當然就會走歪,所以,你應該找一個固定的目標,並且要看準這個目標才行。”第三次,他選擇了遠方的一棵樹作為目標,果然犁出來的田直直的。

因此,如果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就是三心二意,這不但會消耗精力,而且也浪費青春,最終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一位女大學生訴說她的苦惱:

第一次高考,她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學校雖不錯,可對專業沒興趣,不到一年她退了學,她想複讀再考複旦大學。第二次,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可不是複旦,而是一所普通大學,這次雖然專業不錯,可她又認為這個學校沒名氣,太差了,她又想退學再考,母親知道後堅決不同意她退學,為此,她感到很苦惱。

從女孩的經曆中我們可以確定,我們必須設定一個固定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清晰而切實可行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目標一旦確定,就要付諸行動,並執著地為之追求。

“周傑倫”這三個字在很多年輕人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現在的他,遊走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音樂才華,他的“酷”和特立獨行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標誌。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後,周傑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周傑倫的少年時代,他遭受了家庭的變故,給他的心靈留下了很深的創傷。媽媽獨立把他養大,還培養他學習鋼琴。中學畢業後,因為家境不佳不得不去當侍應生,後來,因為參加電視台的一個選秀新人的節目,才被台灣著名藝人吳宗憲發掘到他的唱片公司發展。一開始,周傑倫創作了很多歌曲,吳宗憲把這些歌曲推薦給了張惠妹、劉德華等歌手演唱,但是這些歌手對之不屑一顧。他一次次地麵對著冰冷的牆壁發呆,想象著自己落魄的樣子。但是即使這樣,他回想著一路成長中的種種艱難,那些嘲笑和白眼,他才知道,夢想是真的一直留存在他的心裏,他發誓,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堅定地走下去。那夢想已然成為了他的一種信仰,不能終止的靈魂追求。 終於,在背水一戰之後,周傑倫自己作詞作曲的第一張專輯《傑倫》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