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左庶長出使魏國 長公主大梁招親(1 / 2)

人間幾十載,與天地相比不過渺小一物。回首大梁往事,亦真亦幻,宛若夢中之夢……

公元前二百七十年,中國進入戰國晚期。周天子的威嚴已喪失殆盡,各國諸侯紛紛相互合縱連橫、征討殺伐。周朝立國時幾百個諸侯國,隻剩下秦、楚、齊、趙、魏、韓、燕七個大國。七國之間時而相互聯姻結盟,時而又陷入你死我活的惡戰。這一年,各國進入相對和平的時期。

太陽剛剛升起,從秦國函穀關駛出一隊近百人的車馬。車隊頭一輛四馬戰車上豎著一杆一丈多高的大纛,黑底旗幡上有一個鬥大的白色“秦”字。車上有三個秦軍甲士,中間的甲士是禦手,位於車左的甲士懷中緊抱著八尺長的旌節,旌節上掛著七朵用犛尾編成的流蘇,這是代表君王出使的的儀仗。

車隊中央是一輛王室出行的戎車,前麵的四匹戰馬都是個頭一樣高大,毛色全黑的公馬。車廂的四周是銅製廂板,車轅、衡木、車軾都包著金光燦燦的銅飾。車轂(車軸)很長,突出兩輪一尺多,車轂兩端還箍著鋒利的銅車軎。威風凜凜的戎車上,是兩個年輕的秦國武士。從二人頭上的雙鶡尾冠可以看出,他們都是秦軍的高級將領。站在車左的是秦國前軍主將左庶長白起,車中間的禦手是白起的副將五大夫司馬靳。

這隊車馬是秦昭襄王應魏王邀請派出的使節。魏安釐王是魏昭王的長子,下有一妹一弟。妹妹長公主文姬,弟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無忌。與大名鼎鼎的公子無忌一樣,文姬公主博學多才,且文武兼修,是一個胸懷大略的奇女子,被眾多魏國青年貴胄所仰慕、追求。隻是文姬公主眼界頗高,一直沒有找到中意的郎君。時光荏苒,一晃公主芳齡已有二十多歲,還未婚嫁。魏王與公子無忌為文姬公主的婚事十分揪心,商議後決定向列國未婚的公子貴胄發出文武大典的邀請,實際上是在為公主招親。

七大諸侯國中,趙、魏、韓三國都是由曾經的春秋霸主晉國分出。盡管也曾相互征伐過,但畢竟三家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因此關係最近。趙、韓兩國都派出王室近支公子出使魏國,以求與魏國聯姻。趙國主使是平原君趙勝,也是四公子之一,而韓國的主使更是很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公子然。其它四國,楚國使者是春申君公子歇,齊國使者公子茂,燕國使者公子喜,也都是王室貴胄。

而秦魏兩國為爭奪河西之地,曾經殺得血流成河,是百年仇敵。因此秦王認為與魏國結親的可能性不大,於是指派遠支的公子成出使魏國,但又覺得公子成的才貌不高,怕失了秦國的威儀,就命左庶長白起作副使協助公子成。此時的白起不到三十歲,因戰功赫赫已升到前軍主將,還有左庶長的高爵。而且白起相貌英俊、風流倜儻,深受秦國宣太後以及丞相穣侯魏冉的器重,是秦軍未來主帥的人選。然而讓秦王意想不到是公子成性格強悍,不想作陪太子讀書的角色,而且他已有中意的目標——丞相魏冉的女公子。因此人馬一到函穀關,公子成就把出使的旌節、儀仗交給了副使白起,自己率隨從去它地逍遙了。

車隊出函穀關後,沿著大道向東行進,很快就到了秦、韓兩國邊境。這時白起命令車隊改道向北,前往韓國北方的上黨郡。

副將司馬靳不解地問:“白起君,我們出使魏國,為何不一直沿大道向東走,橫穿韓國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北去上黨,需要兜個大圈子才能到大梁。”

聽到副將的提問,白起意味深長地一笑,“司馬君,大王派公子成出使魏國、參加文武大典,本來就知道公子成不可能被魏國公主看上。之所以還是派出求親使團,一方麵為合乎諸侯往來的禮儀,一方麵大王希望利用這次機會了解列國王室、君臣的狀況。尤其希望我們能探明三晉各國的山川地理,為將來的滅國之戰尋找行軍路線以及合適的戰場。之所以繞道上黨,是因為上黨郡地處趙、魏、韓三國交界,被太行山環抱,地高而勢險,被譽為天下之脊,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旦奪取上黨,就可以居高臨下,向北可俯瞰趙國邯鄲,向南可與西麵秦軍配合兩路圍堵韓國,向東南可控製魏國。在三晉中,趙國最強,它的騎兵凶悍且數量眾多,是我大秦最強勁的對手。我預計將來秦、趙兩國在上黨必有一戰。所以特意要勘察此地地形。”

“原來如此!大王是一代明主,將來必橫掃六國,一統四海。大王的深謀遠慮隻有白起君能心領神會,將來秦軍主帥非君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