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節哥倫布與印第安人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從而作為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者被載入史冊。正如著名曆史學家戈頓所說:“哥倫布是唯一的,全世界借助於他著名的航行,將東方與西方兩個半球連接起來,他是一位無可置疑的發現者。”
(一)劃時代的航海航行
1492年8月3日,一個星期五的黎明時分,來自意大利的一位叫克裏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約1451~1506年)的探險者在得到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五世和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下,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帶領87名水手,分乘“聖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三艘探險船,從西班牙的巴羅斯(Palos)港出發,駛入浩瀚茫茫的大西洋,開始了一場劃時代的航海探險活動。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想到,他們的這次航行將對人類曆史進程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哥倫布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他青年時代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對富庶的東方世界充滿了向往。1474~1475年,他曾在熱那亞的船隊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裏斯本,後來從事航海生涯,先後航行至英國、冰島和幾內亞等地。他刻苦學習天文、地理知識,深受當時地理著作《世界圖誌》和意大利地理學者托斯卡內利的影響,深信“地圓說”,希望能尋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並草擬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
大約在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提出了他的航海計劃,以尋求財政支持,但未獲得成功。1485年哥倫布移居西班牙,並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女王認為哥倫布要求的裝備花銷不多,成功了利益卻不可估量,因此頗為支持。1492年4月,西班牙國王終於接受了哥倫布的航海探險計劃,同他簽訂了航海協議,並授予他“海上大將”的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準許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並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在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支持後,哥倫布率領其航隊出發了。他們先是向南航行到達加那利群島海域,然後又向西行駛進一片大西洋中部的未知海域。從西班牙出發十個星期後的10月12日上午,他們在一處沙地島嶼的海灘靠岸,哥倫布將此島定名為聖薩瓦爾多(現今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哥倫布誤認為他們到達了印度附近的外圍島嶼,遂把當地歡迎他們的棕色皮膚的居民稱為印第安人。
(二)印第安人的世界
其實哥倫布等人到達的地方遠非印度,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新大陸。歐洲人很快把這片新大陸稱為美洲,但長期以來還是把原來美洲的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直到最近,這些土著居民才獲得了更為科學的名稱“土生美洲人”(Native Americans),或者直接叫“Amerindians”。
印第安人當時還處於舊石器時代,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但是已經知道用火,能製造非常簡單的石器和骨器。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時,他們的後裔已發展到1500~2500萬人。
印第安人由很多的部落組成,散落分布在不同的草原與森林。他們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樣,一些部落以采獵為生,一些部落以農耕為主。有的個頭高大,有的身材矮小,有些皮膚是淺黃色,而有的皮膚呈深黑色。他們說著三百多種不同的語言,雖然被統稱為印第安人,但他們內部之間的差異卻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