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及時買單,何來欠債 4、財務不虧賬,信用不賴賬(1 / 2)

第六章 及時買單,何來欠債 4、財務不虧賬,信用不賴賬

1596年,荷蘭的一個船長和17名水手,被困在北極圈的一個地方。8個月漫長的冬季中,8個人死去了。但船員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絲毫未動別人委托他們運輸的貨物,那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冰凍期結束後,幸存下來的船員把貨物完好無損地運回荷蘭,送到委托人手中。荷蘭人有充分的理由權變,他們可以先打開托運箱,把能吃的東西吃了,等到達目的地後,加倍償還托運者。任何人都會接受這種人道的做法。

但是,荷蘭人沒有那樣做。他們把商業信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住信用,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

對那些商場的成功者而言,有兩個條件是必備的:一是他們有充足的資金可以滿足公司的運轉,以及為應對緊急情況的儲備,但這隻能說明公司資金雄厚;二是有公認的良好信用,這是公司長久發展、獲得各方麵支持的關鍵因素。

商業中,那些錢貨兩清的人能給彼此良好的印象,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有可能下次就不這樣了。不過相比之下,總比那些總賒賬或者賴賬的要好,而那些以賒賬或賴賬的方式經商的人,除非他能用現金贖回失去的信用,否則他肯定不會長久,甚至,他將失去很多生意夥伴。

因此,在商業活動中,信用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哪個人傻到願意和不講信用的人做生意,除非他真的傻。良好的商業信譽在任何時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信譽是一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資產,它維係著商業活動中的長久交往。

《塔木德》書中說,一個人死後,在天國的門口,上帝會問:“你生前做生意時是否誠實無欺?”如果那個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天國的大門就會關閉。猶太人成功的第一黃金法則就是:相信和捍衛商業的尊嚴與道德。

在一次聚會中,一個經商有道的朋友曾給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在聖地耶路撒冷,有一個名叫“芬克斯”的西餐酒吧,裏麵隻有5張桌子,雖然麵積不大,卻曆史較久,頗具特色,是各國記者非常喜歡的地方。

在20世紀70年代,基辛格在中東進行外交活動時,他親自給“芬克斯”的老板打電話預約,並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希望允許他帶10個隨從光臨“芬克斯”,並要求屆時謝絕其他客人。接到基辛格的電話,“芬克斯”的店主很高興,非常歡迎他光臨小店,但當基辛格說出他的要求時,深深刺痛了他作為一個猶太商人那根職業道德的敏感神經。

他非常客氣地說:“您能光臨小店,我感到莫大的榮幸。但讓我謝絕店裏的老顧客,恕我無法辦到。因為他們是支撐這個店的老顧客。”基辛格很尷尬,掛斷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