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一樣 1.別被那些所謂的成功史忽悠了
我始終相信這樣一個觀點:別人的成功不可複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大部分人都遊離在“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於己而言,什麼是成功。
現在,我把人們認為的那種“成功史”歸納於成功之中,看是不是隻要你複製他們的奮鬥曆程,按照他們的“成功秘笈”照本宣科地做就會成功。在眾多勵誌書籍中,都廣泛介紹著這樣的成功模式:
1.成功其實並不難,隻要你堅持做一件事情。
2.隻要肯努力,每個人都會成功。
3.你賺錢越多,就越成功。
……
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成功模式,這裏就不再一一列出。許多人都相信,隻要把一個選擇堅持下去,每個人都能成功。目標越堅定的人,他越能成功,麻雀可以變鳳凰……我們可以在書店裏找到不計其數的成功學類的書,那些誘人的“成功秘笈”讓我們激動不已,心潮澎湃。但是,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些說法的可操作性,或者說,按照他們的“指點迷津”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因此,我要說的是,別被那些所謂的成功史忽悠了。顯然,這樣的觀點會得罪一大批人,因為他們正為“那些成功史”癡迷呢!有人賣牙簽成了百萬富翁;有人賣針線也成了有錢人;有人吸毒,改過自新,後來有了一段奇遇就成為很多人的偶像;有人在某某地方的發財史,再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於是奇跡就此誕生。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輪番上演,如果要列出這類故事,我還能說出很多。想想,成功真的很容易啊!究竟是這樣的成功人士在誤導民眾,還是媒體的價值導向在起作用?先別下結論,我們來看看一些廣泛流傳的成功學觀點。
成功其實並不難,隻要你堅持做一件事。這句話,從表麵上看來很有道理。烏托邦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但他成功了嗎? 如果魯迅當年堅持下去,他是不是能夠成為那個年代中國最好的醫生?牛頓如果長生不老,以他的聰明才智是不是可以找到“神仙”?我們知道,牛頓在晚年開始致力於神學的研究,他否定了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埋頭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時,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請問,你相信真的有上帝嗎?上帝會幫助你獲得成功嗎?
幾年前,那件轟動全國的事件——楊麗娟與劉德華,糾結了很多人的心。楊麗娟從16歲開始就癡迷劉德華,此後發展到以輟學為代價,甚至達到賣房賣腎的地步,目的隻是為了尋見劉德華。直到2007年3月22日,她才在劉德華的歌友會上實現生平夙願,跟偶像合影。可是,她的父親卻跳海身亡了。楊麗娟的堅持,其結果是劉德華與朱麗倩結婚了,楊麗娟的父親因為女兒的追星行為而命喪大海。
據此,我想說,堅持做一件事的背後,還有很多你不清楚的內容和秘密,你思考過嗎?如果一件事根本就不值得你去堅持,你還苦苦地堅信隻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你就陷入“盲目迷信”的境地。因此,堅持並不等於成功,堅持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同時,放棄在很多時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反而是互為促進的關係。
如果你修一台電腦,你會認為重裝係統軟件就能解決一切嗎?是不是還需要考慮硬件方麵的問題?如果連這都能考慮,是不是更容易把電腦修好?在這背後,關鍵的問題是能讓電腦正常運行。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想獲得成功,既需要勇敢地堅持,也需要果斷地放棄。在堅持或放棄的背後,有多少你看不到的聰明而理智的選擇和判斷?所以說,看清楚那些成功史背後的東西才是最關鍵的。
隻要肯努力,每個人都會成功。我見過很多人,也在很多電視劇和小說裏看到這樣信誓旦旦的宣言。我有一個炒股的朋友,他對股票研究可謂努力至極,但最後的結局是傾家蕩產,你能說他付出努力就成功了嗎?事實上,他不具備炒股所需要的方方麵麵條件,他隻是簡單的認為,我努力研究就可以成為股神。但這可能嗎?巴菲特隻有一個,你弄清楚巴菲特是怎樣炒股的嗎?我也看到過一對夫妻信誓旦旦地想通過努力工作買一套很體麵的房子,可是他們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才3000元,按照現在的房價,他們能現實願望嗎?而且,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不是說我們努力了就一定能獲得我們期望的那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