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我實現的預言 第十章 感受現在這一刻
如果你想得到點什麼,空想是毫無意義的,你必須做出決定,並且馬上付諸行動。你不需要為你的過去愧疚,也不需要為你的將來忐忑,你隻需——感受現在這一刻。
感受現在
放棄過去對你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越是生活在過去的陰影下,過去便越會成為你的一種負擔,你就越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過去的感覺中。你的心靈世界也會因此產生一種吸引力,吸引那些你過去喜歡的人。那麼你必將在未來中續寫你的過去,從而進入一種封閉循環的怪圈。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生活,你會感覺如同一隻在轉輪中的倉鼠。你可以奔跑,或快或慢、隨心所欲……但你始終仍待在同一個轉輪中,無法擺脫。
現在,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擺脫這種束縛,創造一個真正嶄新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再是你過去的後續,也擺脫了從前傷痛的包袱。
這種方法就是——感受現在。讓你的決定、你的行動都從現實出發。你所需要做的僅僅是相信你的人生道路還有其他選擇的可能,不要總是求教於你的過去。隻要你將一個此刻還較少運用的方法引入你的生活,就能獲得這一切。
現實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會引導心靈世界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力量,活在當下這一刻是聰明的你應該做的。那麼,活在當下這一刻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運用直覺而非理智
直覺思維是一份神聖的禮物,理智思維是一個忠實的仆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每時每刻都在做決定,決定有依靠直覺的,也有依靠理智的。一個看上去理智的決定實際上大多數是一個感性的選擇。理智是好的分析師、規劃師和執行者。事情的發展,起初都是理智在思考的。它通過回憶所聽、所讀、所學和所經曆的事物對以往的經驗進行審視。不過這一切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性”,相反處處隱含著“感性”,因為每一個小故事、每一段內心的電影都會引發不同的感覺。這些感覺會告訴我們“好”或者“壞”,“要”或者“不要”。
理智所擁有的有限的數據、資料均源自從前。大多數信息可以說都已經過時了。所以,這裏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每當理智做出決定時,實際上是過去在做決定。隻有當你勇敢一點,未經前思後想做出的決定才會讓你獲得新的體驗。
(二)利用你的下意識
科學數據顯示,人的意識每秒鍾約處理50個比特的基本信息單位。這個速度相當慢,因此我們獲得的信息量也是非常的少,最終導致了你能夠“思考”的結果和以語言理解的內容也很少。而人們的下意識每秒可以處理數百萬比特的信息。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在你的理智從一數到十的工夫,你的直覺已經可以數到50萬了。當你剛剛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你的直覺已經有了答案,並且正積極地將結果告訴你。隻不過你的理智可能還忙於那不會帶來任何有用結果的數數,而沒有聽見它。
(三)直覺的語言是感覺
直覺往往會以感覺的形式傳達給你。直覺是你心靈世界的一種能力,有人稱之為“靈光一現”,也有人稱之為“內心的指引”。直覺回答的是一種全麵的、多視角的、深入的結論,是一種你以有限的理智所無法“明白”的答案。一旦你對一個問題開始冥思苦想,你就可能走入了歧途,再也領悟不到這種感覺所傳達的信息。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頓悟”都出現在人們正準備放棄一個鑽研許久的問題的時候。
你的心靈世界早已擁有強大的直覺力量。你為此並不需要特意做什麼。你所要做的,就是承認它,傾聽它。
傾聽你的直覺,這看起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實這也非常簡單:你隻要向自己提問,感受內心,嚐試一下,檢查它是否正確。這就像你學習一種語言。你練習得越多,就越能夠精確自如地理解它,而你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也會隨之增長。
(四)如何獲得直覺
如果你想在某個問題上依照直覺行事,以下這些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
你可以問自己,這件事讓你覺得“好”還是“不好”,如果不好,那麼怎樣會讓你感覺好?很多事情,不要試圖去解釋它。感覺這事好或者不好,這就足夠了。如果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感受,你可以試試看,當你去想其他的可能性時,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也可以向一個方向去設想,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觀察自己感受的變化。如果你對此沒有清晰的答案或者感覺不太確定的話,你要再次問自己這件事究竟是要做還是不做。
當你的直覺認為不好,或者感到一種說不清看不見的阻力,就像什麼東西或者某人在阻止你,那麼這件事一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勁!這時應停止你的行動。
當你獲得的直覺是好的,那麼在想或做某事時,你一定感到輕鬆愉快。感覺就像有什麼東西或某人在給你“幫忙”。這時你的行動一定會順利進行。
而如果你的感覺還並不清晰的話,那麼目前你什麼都不應該做。問問你自己:現在,我真的必須做一個決定嗎?如果現在做出決定,並承受其後果,又會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