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事成就大事,偉業始於足下 10.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任何人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目標,但要想成功就要有一如既往,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
德國的歌德在《浮士德》中說:始終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必然能夠成功。但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恰恰就是缺乏這種始終向前的精神,以致終生渾渾噩噩。可見,堅持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事業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西漢時期,有個大將軍叫李廣。李廣生來口才笨拙,不善言談,可身材高大,膂力超人,精通射箭。
有一次,他到郊外去打獵,忽然發現前麵草叢裏有一隻猛虎正蹲臥在那裏,好像正在等待捕捉食物的時機。
李廣立刻神情振作,瞄準老虎,拉弓搭箭,使足力氣,“嗖”地射出一箭。
這一箭射出,正中要害。可是李廣在那等了一會兒,看老虎動也沒動一下,他很奇怪,大著膽子走近,仔細一看,被射中的不是什麼老虎,而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大石頭。當他尋找射出的那支箭時,發現那支箭不僅深深地射中了石頭老虎,而且連箭瓴都幾乎看不見了。
李廣自己也感到很驚奇,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接著他又連射幾箭,卻始終不能再射進去了。
後來,當他對一位老和尚說起這件事時,老和尚告訴他說:“見其誠心,而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意誌堅定、毫不動搖的態度能產生極大的力量,幫助你克服一切困難,突破一切障礙。
為達到一個既定的目標而拚命努力,這與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金的理論一致。他說:“人性中具有一種企圖與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目的物同化的傾向。”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隻要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態度,並每時每刻地為如何得到這種東西而努力奮鬥,那麼,他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既定的目標。總之,除非有精誠所至的態度和為達到目標而付出的堅韌不拔的努力,否則他將是很難達到目的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決定修築京張鐵路時,外國工程師聲稱,如果沒有他們,這條鐵路就不可能問世,斷言:“要走這條路,隻能永遠騎駱駝。”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挺身而出,勇敢地擔起這副重擔,立誌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祖國的大地上鋪出一條路來。當他決定京張鐵路要通過盡是懸崖峭壁的吳溝地區時,外國工程師又驚奇地議論紛紛,有的甚至說:“中國能修築吳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出生呢!”但是,有著強烈愛國心和自信心的詹天佑,大誌既立,不怕冷嘲熱諷,迎難而上。這條鐵路原定六年時間修完,在詹天佑和中國工人的努力下,隻用四年時間就完工通車了,而且工程費用還結存了二十八萬餘兩銀子。這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的鐵路,它長了中華民族的誌氣,同時,也是詹天佑誌向的成功。正是這堅定的誌向,給了詹天佑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
缺乏恒心是大多數人最後失敗的根源,一切領域中的重大成就無不與堅忍的品質有關。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一個人在逆境中的恒心與忍耐力,而不是天賦與才華。
當我們對眾多成功人士進行考察時,發現那些大公司經理、政府高級官員以及每一行業的知名人士大都來自清貧的家庭、破碎的家庭、偏僻的鄉村甚至貧民窟。這些爭氣的人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知名人士和領導人物,與他們都經曆過艱難困苦,具有很強的挫折承受能力是分不開的。
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行動和堅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備要素。你可能用敏銳的目光去發現機遇,同時也能用果斷的行動去抓住機遇,但是最後還要需要用你堅持的毅力才能把機遇變成真正的成功。
古人雲:“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能萬變不窮之妙用。”對待人生的目的要專誌,持之以恒;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方可成就大業。
做人道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成就任何事都要有堅持和毅力這兩種優秀品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做個有心人就要有堅持到底的精神。無論從事哪一行,隻要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做成行業精英,你的“精誠”定能打開堅硬的“金石”,尋找到自己渴望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