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五國混戰。
大隋皇帝陳卞率五十萬精兵親征各地,滅宋、遼、南唐周邊三國,僅存最為強大的大楚勉強抗衡。
數十年後,陳卞之子陳知北派征東大將軍魏江途,攜數十名江湖人士奇襲楚都城,斬下大楚皇帝人頭,大楚群龍無首不攻自破,大隋一統中原。
往後的百餘年間,叛亂不斷,卻被大隋次次強兵鎮壓,後隋皇帝以“明宗變法”徐徐圖之,不到三十年同化大半舊國將臣,或為之重用,或入贅皇家。
以大楚為首的舊四國餘孽自知複國無望潛入江湖,不時於邊境鄉縣大肆屠殺百姓,引得朝野震怒,明宗皇帝次次重令整治卻收效甚微。
天勤五年,不聞江湖百年之久的道家之首武當山、佛教聖地千佛寺、及雖出世卻不爭,有著“天下君子出龍泉”的龍泉書院各派一人前往平亂,於短短三年內滅四國餘孽萬餘人。一時危害四方的舊國
餘孽終是銷聲匿跡,此次江湖正道聯手,後世稱為“天勤之治”。
距今,已過三百餘年。
離楚中屏山縣不遠的官道上,行走著一行十餘人的馬車隊伍,閑庭信步,毫無趕路的緊張氣氛。
楚地的三月清晨還有些寒意,但到了午時反而會有絲燥熱。
為首一名年過而立的男子,身著淡青色長衫,不仿當朝幹練之風,任由長發披肩,馬鞍處掛著一把光看劍柄就知名貴的寶劍,好不瀟灑。
身後跟著的護衛細數有八人,行走大半天也不見出汗。眾人看似散漫,個個眼中卻沉穩有神,皆是一身當朝私府護衛打扮,牢牢護住中間的馬車,讓人不得輕視。
車中,一個莫約三十的俏臉婦人正引著孩童讀書。雖穿著尋常便衣,但可見掌中老繭有十,靠牆處掛著一把寒意十足的柳葉長刀。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笑兒你可知此句是何意思?”
孩童劍眉鳳眼,生得好生漂亮。
他皺眉認真的思考了會兒道:“周敦頤喜歡蓮花,因為它漂亮。”
“隻是字麵意思,再深點的呢?”
孩童搖頭表示不知,也不說話。
婦人也沒責怪,眼中盡是憐愛之意,繼續講述著前朝理學家周敦頤有名的《愛蓮說》,一番淺顯易懂的講解讓孩童頻頻點頭。
這番車裏車外的場景,任誰都看得出來領頭男子乃是當朝有官位之人,且品級不低,最低也是個掌控周邊五十裏大小縣城的五品官員。
“大人,不等太陽落山,就能到屏山縣了。”
處在男子身後三步的護衛向男子稟告了聲,像是鬆了口氣。
“離龍泉書院也不遠了,今日進城各位兄弟好好休息一番,此次送我兒前去求學,大家都辛苦了。”
“大人哪兒的話,職責所在。況且少爺年僅八歲就熟讀不少蒙學書經,從小又聰明伶俐,能夠送少爺去當今兩大文臣出處之一的龍泉書院讀書,也是我們的福分啊!”
男子姓柳單一個鳴字,乃是大隋楚州境內錦州郡監察使,官居地方四品。
馬車裏的婦人喚作李清荷,為江湖大名鼎鼎的怯刀山莊內門弟子,當年闖蕩江湖也引得不少美譽,被人稱作“穿花妙刀”,十年前兩人相識大漠邊境,同甘共苦斬殺數名在逃大盜,回鄉後柳鳴靠著大盜頭顱做了地方監察使,李清荷卻退隱江湖,與柳鳴生下一子,取名柳一笑。
此次出行,正是送到了年紀的兒子前往書院求學。
“是聰明的,就是性子孤僻了些。不愛說話,不像我,也不像清荷。”
柳鳴搖了搖頭說道。聽著護衛的玩笑話,不禁苦笑起來。
兒子什麼都好,相貌頭腦皆得二人所傳,唯獨性子不知像誰,寡言少語,牛脾氣也大。犯起混來別說他,就是負責教育兒子的母親都頭疼不已,話說重了讓跪上三個時辰,沒到點絕不起來,任由誰來
說都不管用。好在讀書用功,不枉他掏空大半積蓄終是考上了龍泉書院這一數百年的讀書名院。
“說什麼呢!兒子少說話好,禍從口出。我家孩兒,能跟尋常人家比嗎?哪有你這樣的父親,盡說自家孩子不是。”
李清荷似是聽到柳鳴在外發牢騷,掀開車簾替兒子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