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億年前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顆藍色的星球孕育於銀河係中,成為太陽係中的一員,那便是地球,至於地球是怎麼形成的,眾說紛紜,但都是科學理論的猜測。
自地球誕生之日起,隨著地表環境的變化,逐漸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生命體係,為地球這個漂泊在宇宙中渺小的星球增添了別樣的風采。
科學家們常說我們的地球正處於青壯年時期,進入衰老滅亡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殊不知,自地球誕生之日起,先後出現了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距離我們最近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又稱白堊紀大滅絕或恐龍大滅絕,每一次浩劫終都會有80%以上的原生物滅絕,然後在進入很長時間的自我修整進化期,地球通過強大的自愈整合能力,進一步完成脫變,進化出更多新的物種。
據不完全統計每次浩劫帶來的物種大滅絕的時間間隔都在6500萬年,所以這種浩劫也被稱之為萬年大劫難。恐龍的滅絕距離現在已經近6500萬年的時間,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由於人類隻注意到具體生物源的實用價值,對其肆意地加以開發, 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間接和潛在的價值。
使地球生命維持係統遭到了人類無情的蠶食。科學家估計, 如果沒有人類的幹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
在此背景下,人類的幹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1600年以來,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而絕大多數物種在人類不知道以前就已經滅絕。
經粗略測算,400年間生物生活的環境麵積縮小了90%,物種減少了一半,其中由於熱帶雨林被砍伐對物種損失的影響更為突出。
估計從1990—2020年由於砍伐熱帶森林引起的物種滅絕將使世界上的物種減少5即每天減少50—150種。在過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58種,大約每7年滅絕一個種。
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7—70倍;在二十世紀的1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23種,大約每4年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
人類的貪婪或許正在啟動地球第六次的生物重啟係統,而下一個遭遇滅頂之災的將會是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