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在碩士畢業後,考取了國家公務員。分配到單位後,因為能力出眾,為人乖巧,再加上名校光環的加成。在二十八歲時,便被上級賞識,提拔為正科級幹部,並準備下放基層進行培養鍛煉。雖然在部委機關,這個年齡的處級幹部也常見得很,但對於一個毫無背景的農家子弟來說,李惠民已經是非常滿意了。
他並不怕下基層,哪怕是到鄉鎮。畢竟他就是農村出來的,能吃苦也肯吃苦。到基層鍛煉幾年,有了政績,再往上提一格,就可以進入處級幹部的行列了。往後的幾十年中,隻要自己不行差踏錯,不貪汙受賄,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到時以廳級幹部的身份退休,並不是幻想。或許,有機緣的話,目標更高一點,也可以?若真能這樣的話,李家祖墳那真的是冒青煙咯!
李惠民受重用的消息傳開後,熟與不熟的人都來到他的科室祝賀,起哄要他請客。就連往日的競爭對手,也不再滿臉寒冰,而是一臉溫和的笑容。是啊,李惠民入了領導的眼,又即將外放,可謂是平步青雲,前途一片光明。而且現在的位置也會騰了出來。再與他糾纏不休,那就不是智者所為了。心裏麵敲鑼打鼓把他歡送走吧。
晚上的宴會,大家紛紛上前敬酒。不管是羨慕還是嫉妒,李惠民已經比他們先邁出那一步。現在先攀個交情混個臉熟,總是沒錯的。指不定將來就有什麼事要求上門去呢!
李惠民努力了數年,終於等來了這一刻。心中也是高興,幹脆就來者不拒。結果,就樂極生悲了。酒醒後再睜開眼時,他已經不是李惠民了。他來到了西漢,變成了隴西郡成紀縣令李尚的兒子李廣。
作為一個被組織看重並培養的青年幹部,心理素質還是比較過硬的。李惠民花了不少的時間來搞心理建設,以免自己接受不了事實而導致情緒崩潰。然後在好不容易接受了新的身份後,他又遇到難題了。
李惠民不得不接受老天爺跟他開的荒誕玩笑,並承認這就是事實。但從一個現代文明社會,突然就來到了公元前。李惠民這會表麵淡定,心裏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恐懼和對自身安危的擔憂。
在對這個世界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李惠民就給自己的未來人生道路,做出了規劃。沒錯,還是他的老本行,當官。不當官,他又能做什麼呢?
種田?先別說李惠民會不會。後世就算免除了農業稅,農民光靠田地的那點產出也已經養活不了自己了。而在這個世界當一個農民,除了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外,還要接受官府的盤剝,在沒有化肥的年代,畝產量低得讓人發指。一年到頭累個半死,忙完回頭一看,交完稅賦,也就夠自己填飽肚子。若碰到災年,一不小心還得賣兒賣女,不是當流民就是賣地佃戶,這是何必呢?
經商?這倒是個好選擇。李惠民也相信,憑借自己迥異於世人的眼光和手段,想要快速的聚攏財富,並不是很困難。隻是重農抑商是這個時代的基本國策,商人除了有這不許那也不許的各種限製外,就算發財了,也隻是皇帝和官員眼中待宰的肥豬罷了。李惠民可不想辛辛苦苦幾十年,然後到了漢武大帝登基了,自己的家產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這位天子為了打仗,撈錢的手段那是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在位期間,為此而家破人亡的大商巨賈數不勝數。
讀書?一路從小學讀到碩士研究生畢業,李惠民已經夠累的了。現在換了個地圖,還想讓他重來一遍?想也休想!更別說,要精通這個時代的經書典籍,根本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朝廷征辟當個博士。然後為了經書的最終解釋權,天天和人打嘴炮?李惠民放在他原來的時代,也不是什麼辯論高手,如何應付得了這個時代的嘴炮專家?
種田不行,經商不行,讀書更不行。那就隻能從事老本行了。好歹也在體製裏混了幾年,官僚階層的那點事,雖然相隔了兩千多年總有些差別,但上手起來應該也挺容易的吧。當然,李惠民想好了,千萬不要想著去當大官,當個郡縣小吏就好了。
這一切,李惠民都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因為在漢朝當大官,雖然一時尊榮無雙,看著威風得不得了。但上麵還有個皇帝在呢。三公九卿又如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又如何?縱觀兩漢史,被皇帝逼得自殺的王侯將相少嗎?天子一句話,讓你死你就得死,而且還動不動就要搞株連族滅。看過不少史書的李惠民可是清楚的記得,就是這大漢朝,仿佛連腹誹罪都有。甚至還因此弄死了很多大臣。這當高官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在生命得不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李惠民對此完全不感興趣。他可不想為了當官連命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