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界重生(1 / 2)

眼睛,看清這個世界的表層。

耳朵,聽到無數難辨的音符。

鼻子,嗅到各種難言的芬芳。

嘴巴,品嚐酸甜苦辣的味道。

心靈,流淌七情六欲的念頭。

不親曆,不知人間苦,不親曆,不知人間甜。

此意翩翩向天際,思維拔高看海流。

風聲雪影千般幻,光明隻在夜祈求。

故事總在不經意間開始,又在苛求時結束。

風起雲月暗,朝陽照早升。

無常起變故,路難逶迤行。

李玄明,邊遠山區一個小道觀的尋常道童。

現年十歲,孤兒,一個在雪地裏被遺棄的不知名的孤兒。

被遺棄的那一天也就成了李玄明的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一。

那一天,他被一個老道士給撿到,收養。

老道長沒有收李玄明為徒,因為他覺得,在這現代社會裏做道士幾乎不怎麼有前途,他不希望李玄明像他一樣困在這裏。

為了省事,老道士隻給玄明取了一個道號,沒有另外取名字,因為老道士俗家姓李,所以他就跟著姓李,名李玄明。

道長對他很好,隻是年紀有些大了,收養他時已經60多了,現今70多高齡,年輕時又受過傷,所以身體有些不好。

他們住的小道觀名為鐵橋觀,隻有三間破土房,坐落於一個無名的小山坡上,山頂周圍稀稀疏疏的長著一些草木,山腳下是一個百十來戶人的小山村,民風樸實,思想簡單。

鐵橋觀正中一間為正殿,供奉著三清道尊,香火麼,時斷時續的,右邊一間是廂房,老觀主的臥室,左邊一間原本是雜物室,後來成為了李玄明的蝸居。

老道士和李玄明倆人在山坡上開墾了兩畝薄田,種些糧食蔬菜,勉強過活。

老道士頗有些醫術,什麼頭疼腦熱,瘡毒腹疾,都能治一些,偶爾閑時,老道士還會帶著玄明去采集一些草藥,以備不時之需。

李玄明有時會覺得,老道長像醫生多過像道士。

因為老道長看病的時間多,念經做早課的時間幾乎沒有。

每當有人看病或做法事,都是李玄明改善生活的時候,因為或多或少,村民都會送一些東西給他們。

老道士藏有幾本書,一本內家養生術,玄微經,一本醫書,草華殘卷,其餘的都是些道藏經義了。

老道士自己幾乎不怎麼翻看這些書,對李玄明的要求卻很嚴格。

自他四歲開始,便教授他識文斷字,慢慢的教他誦讀道藏,幾年下來,李玄明便記熟老道士所有的幾本書,幾乎倒背如流。

自李玄明六歲起,老道士開始教李玄明玄微經的秘訣關竅,四年來,李玄明也隻是微微有些氣感,其他的沒什麼,身體倒是壯實了不少。

李玄明有時會問老道士,為什麼這玄微經這麼難練,老道士都會深深歎息道,

“今時不同往昔,沒有靈氣,為之奈何?”

李玄明又問靈氣是什麼,老道士自己也不知道,因而也說不出所以然來,隻是告訴李玄明,是古籍中所記載的。

離李玄明十一歲生日還有十幾天的時候,老道士突然的就撒手人寰了,李玄明哭的很傷心,因為老道士可以說是他唯一的親人。

這一天,天降大雪,好像也為老道士的離開送行一般。

在村民們的幫助下,老道士被安葬在了道觀後邊,隻立了一塊小墓碑。李玄明每天都到老道士的墓前說一些嘮叨的話。

老道士生前沒有要求李玄明一定要留在鐵橋觀,李玄明覺得老道士撫養他的辛苦,毅然決定留在鐵橋觀三年,給老道士守三年的墓,三年以後再說。

等到李玄明十一歲生日的這天,李玄明握著老道士生前送給他的一塊墨黑色小玉塊,在老道士墓前又說了很多很多的話,說著說著,不自主的流下了眼淚。

緊握小玉塊的拳頭,貼著心口,他沒注意到,有一滴眼淚好巧不巧的滴到了小玉塊上,了無痕跡的滲進了小玉塊中,小玉塊發出微微的不可察覺的玄光。

到了晚上,吃過晚飯,李玄明便沉沉的睡著了,握著小玉塊的拳頭依然不自覺的放在了心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