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某曉得輕重,就隻怕尹先生不肯甘休!”許崇真嘴裏應著楊建國的話,雙眼卻仍隻是緊盯著尹治平,不敢有片刻放鬆。
尹治平則是顯得輕鬆之極,聞言衝著許崇真微微一笑,道:“我考較晚輩弟子的武藝,自然也會拿捏方寸,不會真個傷了你的。”說罷,又隨意地向許崇真抬了抬手,道:“你先吧!師長考較晚輩弟子武藝,哪裏有先動手的?”
許崇真聞言之下,眼中又是不由怒意一閃。他客套一下,給其幾分顏色,不料這尹治平竟敢開起染坊來了,還真當他是本派的清和祖師嗎?不過他雖動怒,麵色卻仍保持平靜,並未有情緒大動。他能修煉到這等地步,也是有過無數對敵經驗的,知曉臨陣之時切忌因情緒失控而失去理智,導致發揮失常,自亂陣腳。對方這般說,可能也正是故意要激怒他。
當下冷笑一聲,道:“尹先生既提起了‘方寸’二字,那許某便先請益一下丘祖所傳下的這套‘方寸拳’,還請不吝賜教!”
話音一落,他身影一閃,便已是欺進到了尹治平身前,當胸一拳往尹治平胸口擊去。
尋常人出拳之時,總是要胳膊往後撤一下,再行揮拳擊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這一拳的力量。這是人身的肌肉運動原理,武學之中也多有借用,並有專業的術語,稱之為“蓄勢”或“蓄力”。積蓄的力量越大,所擊打出去的力量也就越大。有時通過蓄力,甚至可擊打出超越本身雙倍乃至更大的力量。武功越高,力量越大,也能越加自如的控製自身的力量,往往也就不再需要特別蓄勢。但如能蓄勢一擊,自然也就威力更大。
尹治平現下讓許崇真先行出手,他明明有機會可以做蓄勢一擊。但眼下這一拳打來卻非是如此,他是欺進到了尹治平身前半步遠時才行出拳。這本就已不是可以最大發揮一拳力量的距離,距離這麼近,手臂都未能完全伸直。所以他這一拳擊出,肘部還是彎著的。
尹治平瞧著這一拳的來勢,不由大皺眉頭。雖然他確實曾經是丘處機的座下大弟子,是真的曾經做過清和真人尹誌平,但那畢竟是虛幻的神雕世界中。他也心知肚明雲夢所依據一部小說所創造出的虛幻世界,其中的全真派武功肯定是與真實世界中的全真派傳承不同。但全真派在真實曆史上也是當時的北方大教,堂堂正正的道教大派。
所謂“南拳北腿”,自古以來,南派武功與北派武功所走的路數就頗為不同。因古代南方人身材多矮小,所以南派武功多擅於小巧路數,講究轉折騰挪,以快打慢,不求最大的力量以破敵,而是憑借技巧與速度製勝;北方人身高體大,有天生的優勢,所以武功路數多是大開大合,硬橋硬馬,講究以力破敵。
全真派是北方教派,創教的王重陽及其座下全真七子也皆是北方人士,武學自然也受其影響。所以無論是小說中,還是雲夢所創的虛幻世界中,全真派的武功都是北派路數,招式多為大開大合,講究堂堂正正,即便有技巧變化,也是以正為主。
但眼下這許崇真所打出的這一拳,卻是典型的南派路數,很像是尹治平所看過的電影裏詠春拳的架勢。真實的全真教也是北方教派,丘處機也是北方人,這怎麼傳下來的武功風格差異這麼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