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得力員工”是近來人力資源管理中流行的一個概念。很多公司的老總和人力資源總監都認同這一概念,他們都認為得力員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麼樣的員工才是得力員工?對於這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隻有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是企業的得力員工,但在不同的時間,是很難衡量員工的價值。如技術人員開發出來的產品,在未產生效益時,你很難看出他比銷售精英更重要,並且對他們加於獎勵,結果大家會覺得不公平。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員工才是得力員工?是不是業務精英和技術人才就是“得力員工”?
得力員工是指與創造績效及對公司發展最有影響作用並在某方麵“不可代替”的員工。這一概念有兩個層次:“與創造績效及對公司發展最有影響作用”,這是“得力員工”的內容。但從廣義的角度上講,一個組織係統的成員都是對績效有貢獻的,而對公司發展“最有貢獻”會因判斷標準和時間的不同而不同,那麼,甄別“得力員工”的關鍵就是第二個層次:不可代替性。
某一角色是別人不能代替的或短期難以代替的,即使他(她)表麵上看似乎不是十分重要,或對績效似乎沒有直接貢獻,但一旦他(她)缺位,就可能帶來連鎖的、甚至是重大的損失(顯性的和隱性的,直接的或間接的),這種員工就是不可代替的員工。西方《人力資源會計》中,也有學者從“價值會計”的模式提出“稀缺人力資源價值”的概念。如:赫奇曼和瓊斯的“內部競價模式”提出,他們認為隻有稀缺的人力資源才有價值
“稀缺人力資源價值”與職位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因此,不能認為隻有CEO、CFO、CIO等角色才是老板的得力員工。例如,假設打字員A,隨時有很多人能代替她,那麼,A就不是得力員工。但是如果A在所負責的工作領域中做得十分出色,不可代替,那麼A就是得力員工。可見,相對於其他一般的打字員,該打字員絕對是得力員工,盡管她在公司的職務很低,然而她得力的角色能力存在一定的“不可代替性”。
所有的企業老板和管理者都知道,得力員工如同自己的左膀右臂,能讓自己在管理工作中感受到如虎添翼的成就感。但不可否認的是,但得力員工往往少之又少,目睹企業中那麼多員工,能做到稱職的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想找個得力員工實在是很難。得力員工確實有其獨到的一麵,所以,對於不能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來說,得力員工顯得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目前職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想讓自己在競爭中不被淘汰,甚至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金牌員工,就必須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名企業得力的員工。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得力員工,首先要明白企業需要什麼素質的人才。無疑,忠誠、愛崗敬業、勤奮是作為一名得力員工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