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自如。
生活的空間,需經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而擴展。打橋牌時,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麵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裏。
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閃亮的星辰。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因此,即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它可使我們的意誌更堅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當痛苦與挫折到來,應平靜地麵對,樂觀地處理。
人生的道路雖然各不相同,但命運對每個人大體是公平的。窗外有空氣也有塵土,有快樂也有痛苦,就看你能不能有坦然的心境麵對。
有一位哲學家有過這樣的一次經曆:一個病入膏肓、僅剩數周生命的女人,每天都在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沮喪到了極點。這位哲學家去安慰她說:“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快樂度過你的餘生呢?”
他剛對婦人說時,婦人顯得非常不滿,但當她看出這位哲學家眼中的真誠時,便慢慢地領悟出他話中的誠意。“你說得非常對,我一直都在想著怎麼死,完全忘記該怎麼活了。”她略顯高興地說。
不久,那婦人還是去世了,但她在死前充滿感激地對這位哲學家說:“這一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陣子幸福多了。”
人生歡喜多少事,笑看天下幾多愁,所以婦人在離開人世前仍能感到一絲幸福,快樂地合上雙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樣,一味地想死,那隻能是痛苦地離開人世。
在生活中,一定要笑對人生起伏,讓自己活得豁達些,因為豁達的自己才不至於鑽牛角尖,才能樂觀進取。更要開朗些,因為開朗的自己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讓生活中的氣氛顯得更加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