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找個理由原諒自己,不要被過去的事情所困擾 裝裝糊塗又何妨
生活中,有時候有些事情你不必那麼執著,有些事情你不必把它緊緊抓在手中,退一步則海闊天空。這樣可以活得更輕鬆些,不為事物所羈絆。
孔子東遊列國,有一天看到兩個獵人在指手劃腳,好像為了一件事而爭論得麵紅耳赤,唾沫橫飛。
孔子便詢問他們在爭論什麼,原來為了一道算術題。矮個兒說三八等於二十四,高個兒堅持說三八二十三,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以至於幾乎動起手來。
最後,二人打賭請一個聖賢做裁定,如果誰的答案正確,對方將一天的獵物給勝者。
這時,孔子來到他們的跟前,二人請孔子裁定。
孔子竟然叫認為三八等於二十四的矮個兒將獵物交給說三八等於二十三的高個兒獵人。高個兒拿著獵物走了。
這種裁判矮個兒當然不能答應,他非常氣憤地說:“三八二十四,這是連小孩子都不爭論的真理,你是聖人卻認為三八等於二十三,看樣子也是徒有虛名啊!”
孔子笑道:“你說的沒錯,三八等於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堅持真理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與一個根本就不值得認真對待的人討論這種不用討論也再明顯不過的問題呢?”
矮個兒獵人似有所醒,孔子拍拍他的肩膀,說道:“那個人雖然得到了你的獵物,但他卻得到了一生的糊塗;你是失去了獵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訓!”
矮個兒獵人聽了孔聖人的話點了點頭。
在為人處事中,“裝糊塗”是一個高明的處事之道,一個人不可處處鋒芒太露,否則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嫉恨,與你樹敵的人會越來越多,使你的工作事業無法順利進行下去。隻要你懂得裝糊塗,懂得裝傻,你就並非是真的糊塗蛋、傻瓜,而是大智若愚的真英雄。
世俗社會是一個紛紛擾擾、喧鬧嘈雜,充滿爭鬥、權詐、是非、誘惑的世界。許多人陷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能自拔,許多人在名韁利鎖的束縛下,失去了靈魂和自由。如果能從世俗的功名利祿、是非得失的塵網裏提升出來,人生就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難得糊塗”正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哲理睿智的啟迪。
其實,“難得糊塗”是哲人麵對芸芸眾生的執迷而發的機言智語。它猶如禪宗的偈語,是需要用心體悟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爭,不能功名利祿總是放不下。“糊塗”一點,能讓人得到一種安寧、一種輕鬆、一種坦蕩、一種悠然、一種自在。
假如一個人太精於鑽營,太深於世故,太會耍弄手腕、算計周密,那麼這個人的心靈一定是最閉塞、最僵化、最糊塗的。因為過多的計較謀劃已使他的心靈沒有一點空虛之處,他已成為一個“實心”的異化人。這就好比一個畫家,心中如果填滿了名利世故,沒有留下一片虛靈之地,那麼要在作品中開辟境界、抒寫靈性,恐怕就是不可能的事了。一個人如果太“聰明”,也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人活在世上,誰不願意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呢?誰不願意活的瀟灑、愉快、輕鬆呢?誰不願意事業蓬勃、財運亨通呢?誰不願意成為別人羨慕的人?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培養自己的“糊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