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是一個欲望充斥的時代,也是一個人人都可成就一番事業的時代。許多人對成功有著強烈的欲望,狂熱的追求,甚至是瘋狂的迷戀。為了追求成功,每一天都把自己弄得辛苦忙碌不已。或效祖逖劉琨聞雞起舞,或學蘇秦刺股懸梁, 所謂古人提倡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誌時”,以為非如此,不能向成功步步靠近。如此生活節奏給人的壓力自不待言,長期以往,讓人顧不上休息,顧不上思索,親情友情逐漸疏離,更有甚者,身體健康遭到嚴重損害,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本錢,最終導致得不償失。除了吃飯睡覺,便隻剩每天忙碌的輾轉奔波。

事實上,許多被人們認為非常困難的事情,卻未必就真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事情顯得非常艱難所以我們才不去做,而往往是因為我們不去做,事情才顯得艱難。這一點,一名來自韓國的劍橋大學心理係學生說得更為透徹。1970年,這名學生將自己的畢業論文《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文章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用心和堅持下去就會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地做完一件事情。

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能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政壇第一把交椅的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大量的事例都告訴我們,成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難,正如有些事情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一樣。許多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曾努力進取,甚至流汗流血,卻還是倍感艱難,或者力不從心,看不到幾分成功的希望。而有的人,雖然前路困難重重阻礙,卻始終堅持不懈,他們在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不斷前進的同時,還會在前行的路上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思索調整改進,如此一來,成功往往都會向這樣的人招手。

同樣是做事,同等的條件下,因方法技巧的不同,其結果也千差萬別。許多人窮其一生,也很難獲得其想要的成功,原因在於他們過多地依賴於自己勤勞的雙手,而沒有充分運用自己的頭腦以發揮其聰明才智,不曾充分發揮開發其思慮謀劃方麵的潛能,因而不能將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掌握自己獨到而有效的做事手段。

我們所說的“做事的手段”,指的是在行事之時,通過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所選擇地運用切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技巧,是光明正大的良性的手段。《論語·魏靈公》有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我們可以這樣說,欲善其事,必擇手段。我們來看《莊子·內篇·養生主》皰丁解牛的寓言故事。

文章寫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這樣寫道:皰丁“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用現代白話來講,是說皰丁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當文惠君問及皰丁技術怎麼這般高超時,皰丁放下宰牛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裏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後,不再看整頭的牛了;到了今天呢,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根據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那麼大的大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