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輯 虛實有度,自成高格活用曆史之“實”智慧 實在本分助成長 ——周勃用實際行動效忠漢朝(1 / 1)

第12輯 虛實有度,自成高格活用曆史之“實”智慧 實在本分助成長 ——周勃用實際行動效忠漢朝

有時候,老實做人、本分做事總會被人誤解成是傻子的行為,認為這樣的人不夠圓滑,但是事實恰好相反,因為這些人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默默無聞地朝自己的目標努力著。他們收斂鋒芒,隱忍不發,是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如果隻想不做,自己隻會人雲亦雲,最後迷失了原有的方向。

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秉承著求真務實的態度。老實本分就是講究實際、實事求是,這是中國農耕文化很早就形成的一種民族精神。孔子不以怪力論神,就是一種老實本分的精神。隻有一步一步走,才能腳踏實地地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從而邁向成功。

漢高祖劉邦起兵反抗暴秦時,周勃就以親信侍從的身份隨劉邦南征北戰。周勃學識尚淺,但是打仗卻極為勇敢,執行命令非常堅決,因此而逐漸得到劉邦的賞識。

由此,周勃的官職節節攀升,有些人便產生了嫉妒心理,跑去問劉邦:“周勃沒有才能,打仗也隻知道死拚,看不出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主公為什麼要如此器重他呢?”

劉邦回答說:“我也沒有三頭六臂,為什麼我能做你們的統帥?隻不過我善於用人而已。陰險狡詐、見風使舵、心有不軌的人,即使有大功勞,我也不會委以重任。而周勃忠厚老實,不會懷有二心,任何時候他都不會背叛我,這就是我重用他的原因。”

後來劉邦做了漢王,又封周勃為威武侯。劉邦對周勃可以說是充滿了信任,恐怕自己對他有所怠慢。

周勃也深知感恩圖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劉邦。周勃不怕苦,不怕累,哪裏有戰事,他就主動請戰。他常常對手下人說:“漢王厚待我,就是希望我多建功勞。我雖然愚笨了點,但是這個道理我還是明白的。做人要講良心,碰上這樣的明主,我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他效忠,哪裏還能暗懷私心呢?”

劉邦去世後,周勃輔佐漢惠帝。當時呂後專權,想立呂氏為王。呂後在征求意見時,右丞相王陵極力反對說:“當初高祖曾經殺白馬訂盟約,如果立劉氏以外的人為王,就要全力討伐他。現在太後要立呂氏為王,分明是違犯誓盟,是不對的。”

呂後很不高興,接著問周勃有何看法,周勃則說:“現在是太後臨朝,自是太後說了算,呂氏封王沒什麼不對的。”

事後王陵大怒,指著周勃說:“你追隨高祖多年,想不到今日你也會背叛他!難道你不感到恥辱嗎?”

周勃說:“現在事出無奈,抗爭又有什麼用呢?等到以後你就會明白我的苦心了。”

果然,直言頂撞的王陵被呂後免了官,而周勃卻得到了呂後更加的信任。呂後死後,周勃馬上發難,與陳平聯手,消滅了呂氏族人,奪回了劉氏天下。

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周勃不做無謂的抗爭和犧牲,隻是踏實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即使一時違背了自己的意願,也是為了目標的實現而做出讓步,不逞一時之虛名。透過現象看本質,終極目標才是最實在的。

同時,周勃本身為人敦厚老實,不心浮氣躁,不為虛榮而逞能使強,這樣也就容易得到信任,從而有更大的機會來發揮自己的作用。老實敦厚也是一種含而不露的力量,隻有懂得隱忍的人方能成就大事。

也許有這樣一批人,盡管他們現在是令人矚目的焦點,但是時間持續不多久就會消失。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了優點,而是他們的優點在別人眼中已不以為然,甚至優點慢慢就變成了缺點;反觀一些默默無聞、踏實本分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著,從而離成功的距離越來越近。

老實做人,本分做事,不是一種怯懦呆傻的表現,而是一種引而不發的智慧。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再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去不斷地改正,直至從千萬人中脫穎而出,取得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