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亞健康——優選良方幫你增福減病不減貴 打老兒丸——延年益壽保平安(1 / 2)

第10章 亞健康——優選良方幫你增福減病不減貴 打老兒丸——延年益壽保平安

在過去,“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特別是皇親貴族,都希望尋到能夠永享天年的秘方,煉“長生不老”的丹,製“長生不老”的藥,於是才有了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東瀛求仙丹,嘉靖迷信道教煉製仙丹的故事。

我們姑且不管有沒有仙丹這一說法,但翻閱古籍,眾多宮廷的丹藥中比較有名的是五石散,以及一些中藥材煉製的丸藥,如老奴兒丸、打老兒丸、冰玉散等。其中,五石散現已被查明含毒,而老奴兒丸、打老兒丸和冰玉散卻被作為延年益壽的良藥,使今人仍然受益無窮。

在這裏,我著重給大家介紹打老兒丸。打老兒丸,聽著名字就有點奇怪,說起來這裏麵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一個年輕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須發皆白的老頭子,過路的人見了,無不憤然。論相貌,那女子無疑是老者的晚輩,於是路人對那年輕女子群起而攻之。誰知那年輕女子的一席話,竟將過路的人驚得個個目瞪口呆。

原來,那被追打的老者不是她的長輩,而是她的兒子!所謂“年輕女子”,實際已百餘歲。她因長年服用家傳秘方配製而成的一種藥丸,所以容顏不老,雖已百餘歲,仍然身輕如燕,體態嬌好。而她的兒子,屢屢不聽她的勸告,拒服她配製的藥丸,結果七十多歲便變得須發皆白,老態龍鍾。為此,母親十分氣憤,常常迫打兒子,逼迫他服用藥丸。

聽到這裏,路人無不驚詫萬分,將“年輕女子”奉為神仙,紛紛請求賜予藥丸。“年輕女子”毫不吝嗇,將家傳秘方一一告於眾人。這就是打老兒丸的方名由來。

據說,打老兒丸最初是從《楊氏家藏方》的“還少丹”化簡而來的。到了漢代,名醫華佗卻嫌該藥尚有缺陷,便在原來配方的基礎上增減了幾味藥物,突出了該藥壯陽滋陰的作用,並改名叫“仙姑打老兒丸”。“仙姑打老兒丸”經華佗調理,其名聲和作用更是不同凡響。不久,它便進了宮廷,成為皇帝和皇親國戚們的專用藥品。後來傳到明代,太醫院把“仙姑打老兒丸”改成“延年益壽丸”。明代末年(1641年)中原名醫郭敬海將家傳的“不老還童掛骨丹”合並改為“延年益壽補腎丸”。據說郭敬海經常服用,以致年逾90歲而須發烏黑,齒固不落,耳聰目明,身體健實,一直活到103歲,故稱“長生不老人”。

然而,經過了幾百年的流傳,這個方子到今天已經有了很多的版本。方子的藥物種類與配伍比例也不盡相同,早期流傳的方子出於保守的原因,甚至沒有留下劑量。古方的製作方法,比較講究,也很複雜,我們現在已經達不到古人的製作要求了,更無法按照古法自己炮製。從《中國醫學大辭典》裏的記載就可以看出有多複雜,比如“石菖蒲銅刀刮去皮,用嫩桑枝相拌蒸,曬幹,去桑枝不用,不可犯鐵器,令人吐逆;山藥蒸曬幹;牛膝去蘆,用黃精自然汁浸,撈出,換酒浸一宿,若無黃精,酒浸三日,撈出焙幹……”到了清代,經過太醫院的禦醫的不斷完善和總結,開始有了具體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