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出奇製勝---無往不勝的商戰謀略 選擇小事成就大業
原文:“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老子?六十六章》
譯文:“江海之所以能成為一切小河流的領袖,由於它安於處在眾多小河流的下遊,所以能做眾多河流的領袖。”
無論做一項什麼事業,都要從頭開始,從點滴做起,所謂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所以江海不懼小流以成汪洋之勢。小事成就大業,是對行業大趨勢的準確把握,是踏實做事,肯掃一屋所致。
俞敏洪稱第一桶金是慢慢挖出來的。中國第一家教育概念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通過首次公開招股(IPO)方式順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持股31.18%(4400萬股)的新東方董事局主席和CEO俞敏洪一夜之間身價飆至2.42億美元,排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108位,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教師。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冬夜,當新東方的創辦人俞敏洪離開北京大學,拎著糨糊桶在北京海澱的大街小巷到處張貼托福培訓廣告的時候,他沒有想到,那左右開工的糨糊刷,在廣告板上刷下的,並不僅僅是新東方的授課信息,而是用重彩濃墨,在中國留學運動史上,寫下的最激動人心的一頁華章。新東方不僅教人技能,而且教人正確理解人生,它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精神魅力,不斷催人奮進。
有記者問俞敏洪:您在教育領域奮鬥這麼多年,挖到第一桶金是什麼時候?俞敏洪:我的第一桶金是慢慢挖出來的,從一個班到五個班,新東方的錢越來越多,有能力租更大的教室,開更大的班,所以我不存在第一桶金的概念。有了一筆錢,突然到另外一個行業中間,另外一個行業發展、爆發起來了,這叫做第一桶金的概念。新東方沒有第一桶金的概念,到今天為止,靠學生一個一個人交學費積累起來的,始終堅持做教育這個領域,無非是今年賺了五百萬元,明年到了八百萬元,後年到了一千萬元。包括新東方上市了,我跟投資者說,你們不要期待今年賺了一個億,明年五個億,每一年的賺錢,我們都是可以預料到的,沒有任何的驚喜。 這也正是“積小流以成江海”的道理。成功是點點滴滴的積累,而點點滴滴的積累就彙成波濤洶湧的江海。而形成的那種寬廣,將成為一種境界和風景——浩瀚而博大。境界是留給自己的,風景是別人看到的。而那也是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度,俯瞰過去、翹首未來。
現在好多人總以為自己有張良、諸葛之才而不屑做小事,一心想著怎樣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一些大學本科、碩士畢業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就職、找工作總擺不正位置,最終弄得高不成低不就。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三十三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夠從小事做起。李嘉誠從做“塑料花”開始起步,成就現在亞洲首富的事業;曾憲梓從做領帶開始進入商界,成就他馳名中外“金利來”品牌;尹明善從五毛錢到億萬富翁,從批發報刊起步,發展成為重慶力帆集團,成為“令朱鎔基總理折服的企業家”。這些真切鮮活的事例,無不說明小事可以成就大業。
被稱為"中國鄉鎮企業界常青樹"、"農民理論家" 的魯冠球,讓人目眩的一長串的榮譽背後,是讓人慨歎的一連串的艱辛,一連串的艱辛後麵也帶來了一連串的輝煌——15歲做鍛工,後修自行車。帶領六名農民,集資四千元,創辦寧圍公社農機廠,直至發展成為國家五百二十戶重點企業和國務院一百二十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資產近百億,員工一萬三千多名,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1年,企業實現營收86.36億元,利潤7.06億元,出口創彙1.78億美元。 萬向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個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魯冠球的萬向集團不就是從小作坊一步步走過來的嗎?魯冠球不正是從選擇小事而成就的大事業嗎?魯冠球選擇生產一個汽車小零部件——萬向節,作為企業的方向,不正是選擇小事成就大業的嗎?
做小事其實是在打基礎,隻有紮紮實實地把基礎打牢,才有萬丈高樓拔地而起,所謂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這個道理,而成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