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擔心我正喝著貴國這沁人心脾的清水時,你們舉刀殺死我!”太子顫抖著身體說。
“放心吧。”倭馬亞國王顯出寬宏大量的模樣說,“誰也不會動你一根毫毛!”
說完,國王便下令,霍爾莫讚太子喝完水之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動他。
“既然這樣,陛下總該有個保證啊。”太子請求說。
“我以真主的名義發誓,在你沒喝下這碗水之前,沒有人敢傷害你。”倭馬亞國王鄭重地說。
聽了這話,霍爾莫讚的手一顫抖,將一碗清水全都潑灑在了地上。
“大膽,將他推出斬首!”倭馬亞國王怒不可遏,厲聲下令。
“陛下,剛才您莊重地向真主發過誓,在我喝完這碗水前不傷害我。我現在不小心弄灑了,沒有喝下這碗水,而且我也喝不到這碗水了,因為它已滋潤了您偉大的土地。您理當履行您的誓言。”太子霍爾莫讚平心靜氣地說。
驕橫跋扈的倭馬亞國王,聽後無話可說,隻得下令將霍爾莫讚太子押下去另作處理。
我們在聽故事之餘,不得不欽佩霍爾莫讚太子聰明的頭腦。我們在麵臨即將到來的危險時,一定要像霍爾莫讚太子一樣,先找到問題突破口,然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真理是懷疑的影子
不久前,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專家,給法國的小學生和上海的小學生先後出了下麵這道完全一樣的測試題:一艘船上有86頭牛,34隻羊,問:這艘船的船長年紀有多大?
法國小學生的回答情況是,超過90%的同學提出了異議,認為這道測試題根本沒辦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師“糊塗”。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些學生的回答是對的。上海小學生的回答情況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學認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歲。隻有10%的同學認為此題非常荒謬,無法解答。做出正確回答的同學竟然隻有10%!
這位法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很驚訝,兩國的小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呢?他通過對上海這80%小學生的調查後發現:他們之所以做出錯誤的答案,是因為他們堅信不移地認為:“老師平時教育我們,隻有對問題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話,就連一分也得不到。老師出的題總是對的,總是有標準答案的,不可能沒辦法做,也不可能沒有答案。”
法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在總結這兩次實驗的時候,引用了下麵的幾句話:
“懷疑就是方法。”這一句話是笛卡爾說的。
“在學術上不盲從大師,他應當重事不重人,真理應當是他的首要目標。”這一句話是法拉第說的。
“科學發現的過程是一個由好奇、疑慮開始的飛躍。”這一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最後他頗有感觸地講道:“應當教育孩子敬重老師,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沒完沒了地懷疑才是缺點。隻有敢於懷疑,才能減少盲從。有懷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懷疑的影子。”
沒有絕對的真理,通過不斷實踐,不斷論證,反複驗證,才會得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