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但這次他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但沒有成功。
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結果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但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結果得票不到一百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艱辛而泥濘的,林肯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他並沒有被生活中的艱辛擊垮,仍以樂觀的心態,鼓勵自己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願望與成功之間
一位叫馬維爾的記者在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采訪了林肯。
記者問道:“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些偉業留下來,用來成就您的英名? ”
“可能有這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答道。
這段話發生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因此,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
林肯在信裏談到幼年的一段經曆: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麵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較低價格買下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
母親說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
聽完母親的話之後,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一會兒,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寫道: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了,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外語。據說,1922年他在廣州采訪時,就是以一口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有許多困難隻是心裏想像出來的,盡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隻要你堅持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