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做創造性的工作——創新經營 10.要有否定“常識”的勇氣
【稻盛和夫箴言】
要想形成真正的創造力,就要有否定“常識”的勇氣。
京都大學教授田中美智太郎說:“創新和發現的過程是屬於‘哲學’領域的。隻有在概念能有合理的證明時,才能成為科學。”他認為,在常識和真理之間有一道鴻溝。創新和發明就是彌補這道鴻溝的最好辦法。但是,固守常識就不能有所創新和發明。
在傳統或常識麵前,試圖去打破它而道出真理的人,會被稱為“異類”。而往往隻有這些“異類”才能打破世俗的認知,開創新理論、新產品。
稻盛和夫是一個開明的企業家,他常說,要想形成真正的創造力,就要有否定“常識”的勇氣。墨守成規的心態是不可取的,會使人的思維陷入僵化,使人的思想失去自由。而不管我們想在企業、科學或是藝術等哪個領域中求得創新,沒有自由、反傳統的精神,都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
稻盛和夫用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學說”這個例子來說明這種否定常識的勇氣之可貴。
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這個思想是對當時神教及人們堅持“地心說”的巨大挑戰與背叛,因此伽利略受到了殘酷的迫害。但是在迫害麵前,他不改初衷依然堅持“日心說’’的正確性。300多年後“日心說”終於被證實是正確的。
創新往往來自於對常識的質疑,而做出創新之舉首先需要具備敢於否定“常識”的勇氣。
能夠擁有否定常識的勇氣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人有悖於“常識”而行事時,往往會遭到眾人的反對,會孤獨無助,甚至會遭到迫害。因此很多人會追於恐懼而不敢挑戰常識。否定常識,需要極大的勇氣與魄力。
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是個傳奇人物。1999年,他創建了蒙牛集團,但隨後其發展速度讓人瞠目結舌,截至2005年,蒙牛6年內生產總值竟然增長了292倍!牛根生在獲得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時,評委饒有風趣地說:“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那麼“牛”是怎麼跑出火箭的速度的呢?這要歸功於牛根生獨特的思維模式,那就是典型的創新思維。
牛根生創建蒙牛集團之初,他運用逆向思維,提出了“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的理論,以及虛擬聯合的合作模式。
1999年,蒙牛公司注冊5個月後,牛根生籌集到1 000多萬元資金。牛根生將用這筆錢如何創業呢?按照一般企業的發展思路,首先建廠房,進設備,生產產品,然後打廣告,做促銷,產品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場。牛根生一算,如果這麼去做,這筆錢恐怕連建廠房、進設備都不夠。等產品出來了,黃花菜都涼了,哪裏還有錢去開發市場?於是,他提出逆向經營的思路。
牛根生認為要打破一般企業的常規成長之路,他提出“先建市場,再建工廠”的理念。牛根生的計劃是把有限的資金用於市場推廣,然後把全國的工廠變成自己的加工車間。他發現有很多乳品企業不景氣,這些企業並不缺乏廠房和生產設備,缺少的是先進的市場開拓經驗和規範的管理理念,而這些正是牛根生等人的優勢。與他一起創業的8位幹部,都在伊利從事了10多年乳品生產經營工作,非常熟悉乳品市場的脈絡,精通企業的管理。
有了理念,牛根生和他的團隊就開始實施計劃了。牛根生先用300多萬元在呼和浩特進行廣告宣傳,因為呼和浩特城市不太大,300多萬元足以造成鋪天蓋地的廣告效應。幾乎在一夜間,許多人都知道了“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