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劉秀親自登門看望嚴子陵。可是他仍然不願理睬,躺在床都沒動。劉秀沒有惱火,反而笑著拍拍嚴子陵,說:“老同學,你難道一點也不念咱們同窗一場,幫我一把嗎?”嚴子陵說:“我怎麼是不念舊情呢,隻是我不喜歡做官,你就不要逼我了吧。”劉秀隻好失望地走了。
不久,劉秀封嚴子陵為諫議大夫,但是他不肯上任,一定要回富春山繼續過他的隱居生活,劉秀沒辦法,隻能暫時同意他的要求,嚴子陵回到富春山,每日都做在富春江上的一個台子上釣魚,後有人把這個地方稱為“嚴子陵釣台”。
建武十七年,劉秀又召嚴子陵入宮,他再一次拒絕。嚴子陵一生隻寄情於山水間,這是一種人生的極大樂趣,更是一門低調做人的學問。事實上,他的無意仕途正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因為他很清楚名利場上的險惡,與其為名利掙得個你死我活,倒不如低調一點做人,從而保持清高的節操,快樂地度過一生。
在這個多姿多彩、充滿誘惑的世界上,安於低調的人很少,多數人都盼望自己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即使達到了目標,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所以,奉勸人們,即使要追求成功,也應該保持一顆安分、低調之心,才能從生活中找到快樂。
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個大夫田乞,有很高的聲望,原因是他和百姓的關係很好……
田乞在向百姓糶糧食時,用大鬥量出,而在收取賦稅時,卻用小鬥,這樣一來,百姓的糧食不但沒少反而變多了,田乞的家人很不理解,問他為什麼非要這樣做,他說:“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於百姓,如果百姓相信你、支持你,那麼國家就會安定富強。反之,如果百姓怒視你、反對你,那麼國家就將不複存在。所以,要想得到百姓的擁戴,就得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好處,光靠嘴上講得好聽,沒有任何用處。”
家人聽了又問:“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為什麼不明白地告訴百姓呢?”
田乞說:“你不明白‘德’,有陰德和陽德之分,如果說白了要給人家什麼好處,這叫陽德,但這不是最高尚的德行,最高尚的是陰德,它給別人好處,並且不讓別人知道,讓人們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我的這種‘大鬥出,小鬥進’的做法,便是行陰德於人民!”家人聽了他的一番道理,都信服了。
不久後,有一個叫叔向的大臣,看到田乞的行陰德於民的做法,偷偷地和家人說:“百姓是非常明白事理的,會真心地歸向田氏,田氏將來肯定會取得齊國的政權。”果然,到田乞的兒子田成子的時候,田氏取得了齊國的政權。
現實生活中,人們都渴望得到名利、金錢、地位,但是人們在追求這一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低調做人,坦然麵對得失,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效仿大詩人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