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財誤區、錯誤“一點”通 多數人易犯的“理財病”
說到理財,幾乎所有的人都很積極參與,但是很多人卻發現在執行理財過程中錢偷偷從指縫裏溜走了,越理財越少。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理財是一門大學問。當你陶醉在自己所以理財夢中時,卻犯上一些所謂的“理財病”。
★天真幻想病
不要幻想有一天天上會掉下一個大金元寶,即使掉下來的話也會掉在個子高的人頭上。眾多投資者經驗證明:投資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如果有人將一項投資的前景描繪得無限美好且毫無風險,那麼就要當它是一個陷阱而繞開它;更不要貪便宜,譬如許多老太太去換什麼從來沒有見過的美元等外幣,以致屢屢上當。所以,不要參加任何有高回報的集資活動,即使是你的同學、好朋友等推薦也不例外。
★忽冷忽熱病
丁先生前兩年聽人說某保險公司的一個保險產品收益很高,於是買了很多份。現在,該保險產品的投資由於證券市場的調整也出現了一些虧損。於是丁先生找到保險公司要求退保。當然,這給丁先生帶來很大損失。對理財投資忽冷忽熱,這也算得上一種病態。就以案例中的股票投資而言,這種病就根源於人們對保險的不正確認識。其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將保險單純當作一種投資的渠道來看待。保險有投資和儲蓄的功能,但這些隻是附加的功能。如果僅從投資儲蓄的角度來考慮保險,它顯然並不如其它直接投資和儲蓄渠道來得更有效率。保險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產品,但並不是非常好的投資渠道,特別不是一個短期的投資渠道,是隻適合於做長期投資的。
★不到黃河不死心病
很多人投資失敗後,頭腦發熱,以為可以通過追加投資挽回損失,又將自己留下的養命錢投進去。沒取得預期收益,又去借錢投資,結果傾家蕩產,乃至走上不歸之路。
如何抵製這種病習?以股市來說,在股市人頭攢動的時候特別是在股市瘋狂的時候拋掉全部股票,在股市門可羅雀的時候買股票,就是說在大家都搶購股票時候不要買股票,在大家都賣的時候,再買股票。當然股市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矩,此條或許要視情況具體對待。
★目光短淺病
小王手上有大量閑置資金,苦於沒有合適的投資方向。朋友推薦他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到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他認為股票市場如此低迷,現在進入不太合適。朋友解釋說,推薦投資股票市場是基於對中國股市長期趨勢向好充分信心的考慮。最近房地產又增長得太快了,可能有泡沫成分,從短期價格走勢很難判斷,但長期來看房地產價格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對於隻看到目前情勢,消極的朋友治療這種理財病的方法不難:忽視市場的短期波動,緊緊把握住市場大的發展趨勢,收獲會比在市場中忙於捕捉機會的人要大得多。
★忽視養老病
張揚夫婦都是拿基本工資的工薪—族,每個月的生活能寬裕就盡量寬裕,基本上沒有什麼積攢,留的一點錢也為了孩子的教育。關於他們的養老問題,他們的回答讓人既感動也擔憂;“隻要孩子好,我們苦一點沒有關係,而且我們還可以幹十幾年。”
養老的問題是人生理財安排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要盡早作安排,同時要考慮到通貨膨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安排好足夠的養老資金。
★缺乏信心病
從國外留學歸國的李小姐除了帶回豐富的知識、專業技能外,還帶回了數萬美元兼職外快。她將這些錢都放在“外彙寶”裏做外彙投資。究其原因,她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太不規範,遲早要朋盤;房地產市場泡沫也多,將會大幅調控;而人民幣也將會貶值。所以外彙—定要留著等人民幣貶值以後再兌換成人民幣來購買調整後的房產。
公平地說,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確有很多不足之處,短期的經濟走勢確實會有一定的調整或波動,但如果我們應該對中國的經濟長期發展持有信心。
總之,理財的終極目標不是銀行存款的長串數字,而是借銀行賬戶中的數字運用各種方式去實現人生的理想。一個真正的理財專家懂得如何掌控財富,利用財富為自己工作,從而感受快樂,領略到生活的美好。但願每一個學會理財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快樂。
J專家建議:
治病的良方在於有好的心態
錢在我們生活當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吃飯要錢,穿衣要錢,住房要錢,坐車要錢,看病要錢,上學要錢……離開了錢,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地進行。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發財的夢想,在夢想的路上難免會犯各種病,因此,治病的良方在於保持良好的心態。回歸平常心態,財富自然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