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創新管理 1.善於突破思維常規
企業的創新必須永遠盯在市場需求上。如果隻是把焦點放在產品上,雖然能創造出技術的奇跡,但也隻能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
——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箴言】
在變革的年代裏,怎麼做比做什麼更容易過時。
德魯克認為,變革的領導者一定要審視所有的產品、服務、市場及流程,並自問“就目前所知,如果我們還要進入這個領域,是否要依照就有的經驗”。
美國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 10%—20%,令董事會雀躍萬分。不過,進入第11年、第12年及第13年時,業績停滯下來,每個月隻能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會對這3年的業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名年輕的經理站起來說道:“我手中有張紙,紙裏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美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美元。是否太過分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美元支票給那位年輕的經理。
那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14年的營業額增加了12%。
謀略和智慧總能使人找到達到目標的方法,而勇氣和信心則使人敢於實現目標。二者相輔相成,人生才能成功。隻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機會,也不抱怨世界上沒有人了解他;隻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凡事都有解決之道,既不埋怨問題很難,也不輕易說自己不行。
生活中有些問題不能解決,不是因為問題太過複雜,而是因為許多時候我們會受到思維慣性的束縛,隻要我們換個角度想問題,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有很多員工之所以工作多年而毫無起色,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節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盡管他們能夠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卻沒有在工作中很好地層示自己的智慧,隻能按照舊有的方式複製下去,一旦出現新問題,就會變得束手無策。這樣的員工永遠隻能走在別人踩出的路上,自然不能達到新的境地。
勇於創新的員工總是能夠另辟蹊徑,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那些沒有新招數的企業隻能被慢慢淘汰,隻有不斷推陳出新的企業才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大放異彩。成功的管理者往往都能善於突破思維常規,創新觀念,拿出奇招。
凱瑪特是現代超市型零售企業的鼻祖。從1990年開始,為了與前景看好的沃爾瑪進行較量,它斥資30億美元,花了三年的時間對原有的800家商店進行了翻新,又設立了153家新的折扣商店。當時,沃爾瑪正從鄉村地區向凱瑪特所在的市區擴張。作為回應,凱瑪特的CEO也效仿沃爾瑪,用降低數千種商品的價格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進而發起了針對沃爾瑪的直接進攻。為了彌補其他商品的降價損失,凱瑪特開始增加能夠給企業帶來較高利潤的服裝的銷售。五年之後,這個付出巨大代價的降價戰略被證明是不成功的。凱瑪特的新店在執行該戰略的最初三年裏,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由167美元下降到了141美元。凱瑪特
所采購的服裝要麼積壓在庫,要麼清倉大甩賣。
這種直接的以硬碰硬、邯鄲學步的競爭傾向是一種極具誘惑力的思路,而且一直誤導著人們。這個推理過程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的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某種改變來取得成功,那麼我們也可以做到。我們隻需要效仿競爭對手一些很好的舉措,就可以成為市場的管理者。但事實上,競爭對手的改變不一定都是對的,而且它們的改變是根據自身條件所作出的,所以這種急躁的競爭模仿戰略會誤導許多公司的經營者,使他們總是針對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優勢來進攻。隻有對市場反應最靈敏、使用“奇”招的企業才能夠占據最佳位置,從而最先獲得市場機會,賺得超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