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優良的組織結構才能出效益——組織管理 1.建立溝通順暢的組織結構(2 / 2)

中國古代有種說法:五味溝通之謂“和”,五音溝通之謂“諧”。有了和諧,才有了一切。要想達到和諧的境界,就離不開溝通。溝通是什麼?其本意就是指開溝而使兩水相通,後來引申到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來往。企業的和諧發展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從個人和基層抓起。一個比較完美的企業管理者往往習慣用80%左右的時間與他人溝通,剩下20%左右的時間用於分析問題和處理相關事務、構想未來。通過廣泛的溝通,他們使每一個員工都成為公司事務的全麵參與者,都成為公司最能賺錢的員工。

應該說,溝通是促進整個組織團結協調的一個法寶。很多企業凝聚力不夠強,組織渙散,人心不穩,原因在哪裏?就在於內部缺乏有效的溝通,員工之間互相猜疑,誤會叢生,這自然影響團隊的整體力量的發揮,影響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所以,企業的主要領導應帶頭溝通,重點溝通,基層領導應形成溝通的常態化,要積極營造溝通的氛圍。

還應該說,溝通是實施科學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管理工作中,良好的溝通可以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避免戰略決策上的失誤。聯想CEO柳傳誌就非常很注重企業決策前的有效溝通,被稱為“熱嘴皮子”,他總是通過高層成員及專家的反複調研論證來進行決策,從而有效避免了企業決策的盲目性。從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看,溝通可以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創造一種讓團隊成員在需要時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激勵團隊成員不斷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使管理的各項目標得以順利地實現。

當然,做到這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現更好地溝通,需要管理者付出信任和尊重,它隻有在雙方平等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坦誠相見,才能找到共識。就渠道來說,溝通可以有多種,正式的、非正式的,信息溝通、情感溝通、決策溝通、民主溝通。但溝通的關鍵是如何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來進行,不是管理者認為好的就好。針對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才能保證溝通的有效性。你可以將溝通形成一種製度規範,如會議製度、座談製度等,明確溝通的內容、時間、場合,增強溝通的目的性和主動性。你也可以通過調研、談心、通報等形式,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建議,達到統一思想、推進工作、實現和諧的目的。你還可以發揮團隊的積極作用,以企業文化的方式,多搞一些文藝演出、演講會、節日聚會等健康向上的活動,敞開管理者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溝通渠道,讓大家的智慧自覺地流進來。這其中,你不能忽視非語言的溝通。有調查顯示,溝通中的33%是來自語言溝通,而67%是依靠非語言溝通。“不言之教”是老子一貫的管理思想。“教”是教化、引導。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的實質就是引導,是要將員工的思想、行為引導到企業所期望的軌道上來,引導到實現企業的目標上來。老子特別強調“身教’’的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在不斷提高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提高溝通的意識和溝通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修煉,身先士卒,給員工做出榜樣。這是最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