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朝,文平元年,元月。
一年前,橫掃天下,結束百國紛爭,一統寰宇的當今福朝皇帝陛下文平帝福禪,明詔天下,開科取士。
為了向天下百姓,表明其實行文治的決心,福禪在下詔前,就改元“文平”了。
原來福禪一統天下前的年號是“武統”,現在改元為“文平”,足可見福禪要實行文治的決心。
消息傳到龍首山上,伏彧高興不已。
實在是這個消息,讓伏彧終於有理由去勸他的父親伏龍,同意他去吃福朝的皇糧,做一條鹹魚了。
不!
是帶著一身本事,報效朝廷!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六年了,伏彧從小就一直被在武林和江湖之中,薄有名聲的伏龍,逼著學武。
因為這個世界,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所以大部分人都信奉武力,輕視文化。
“學武有出息,讀書無大用”,已經成了這個世界大部分百姓的主流認知,隻有需要文化人來幫他們治理國家的統治者,才會重視讀書人。
大概是伏龍在龍首山白手起家建立神龍派太辛苦了,故而伏龍在伏彧出生之後,就已經為伏彧安排了好了以後的出路。
按照伏龍的想法,伏彧就該從小跟著他好好學習武藝,練就一身本領,然後就可以去江湖曆練,從而在武林之中取得一定名氣,等到伏彧熟悉武林江湖裏的方方麵麵的彎彎道道之後,就可以繼承他的神龍派。
這樣的話,繼承他的衣缽家業的伏彧,以後起碼來說,應該是吃喝不愁,生活無憂,不用擔心生活落魄了。
要是運氣好,有了名聲和實力的伏彧,能引起某個大家閨秀的注意,願意下嫁到神龍派,又或者伏彧能收幾個富貴人家的弟子,那以後伏彧就算是有了長期飯票,吃喝無憂,甚至可能一輩子也都不用愁了。
偏偏,伏彧可不這樣想。
當一個立派隻有二十二年,門中一共隻有三十三人的小門派的掌門,未來能有多少出路?
而且,做掌門又累,又沒錢途!
不僅勞心勞力,要管理門派上下大小事情,還有可能因為門派收入不多,賺不到錢,導致門派破產。
甚至於,要是管理不善,伏彧還可能因此欠下一屁股債,實在是不值得。
畢竟,這年頭,創業有風險,繼承家業也有風險,隻是風險較低一些而已。
因此,伏彧一直覺得投靠福朝,在朝廷裏謀求一官半職,從此吃一輩子皇糧靠譜。
有皇糧混吃等死,這不香嗎?
隻是,以前天下紛亂,沒有預支未來的能力,根本不能亂向哪個國家下注,說不得就會成為亡國之臣。
不過,現在好了。
福朝一統天下,在內無謀反,外無敵手的情況下,基本上,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出現王朝崩塌的情況。
況且,真要是出現二世而亡的情況,那伏彧不得現在就做準備,等到文平帝駕崩,然後按照套路,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類似的言語,誘導受壓迫的百姓,隨他謀反,逐鹿天下嗎?
當然,伏彧對這些也隻是想想而已。
正常來說,福朝隻要皇帝不作死的話,那現在起碼應該有百年國運才對。
而有這百年國運,伏彧就不怕以後去吃皇糧的話,還會有風險了。
伏彧覺得,他要是吃上皇糧的話,那他這輩子,基本上也就不用愁了。
而他隻要老老實實的聽福朝朝廷的命令,為朝廷做事,然後等著升官就行了。
相信他隻要不貪贓枉法的話,那混到致仕,就應該沒問題。
說不得,他還能直接當上大官,從此走上人生巔峰,也說不定。
“爹!文平爺下旨,明詔天下,要開科取士了!孩兒不想練武力,孩子想要讀書,去考科舉,為自己奔一個好前途。”
帶著投效朝廷,下半生做鹹魚的目標,伏彧第一時間,就跑到靜心院裏,把他的想法告訴伏龍了。
靜心院,地如其名,是一處可以讓人靜心修煉的院子。
因為院子在龍首山上的偏僻所在,四周竹葉茂盛,看著十分清靜,所以被伏龍用來在此靜心修煉內功。
伏彧闖進院子,告訴伏龍關於他以後的打算時,伏龍其實剛剛練完內功,正倒了碗茶水喝水,修養身體,緩解疲勞。
然而,聽到伏彧的話後,伏龍卻是氣得,把嘴裏的一口茶水,直接給噴了出來。
“逆子!你好好的武功不練,整天不求上進,想著讀書。告訴你,若是你以後再和我提‘讀書’二字,看我不割了你舌頭,讓你讀不了書!”伏龍一邊急匆匆的拿出繡帕擦嘴,一邊指著伏彧,狠狠罵道。
“爹!為什麼?讀書有哪裏不好的?孩兒讀好書的話,以後考中進士,不說可以做一方父母,光宗耀祖,起碼也能混一份朝廷的俸祿,衣食無憂啊!”伏彧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