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對於核能的再思考 第三節 專家解讀日本核危機(1 / 3)

第十七章 對於核能的再思考 第三節 專家解讀日本核危機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布消息說,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國家質檢總局通報,我國發現兩名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東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輻射放射性異常;日本近日也連續報告一些地方自來水及原奶和蔬菜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針對日本核泄漏事故後續出現的新情況,應如何看待?有關部門正在采取哪些應對措施?百姓近期要不要加強自我防護?下麵就看看權威核專家如何解讀日核危機……

一、權威核專家就日本核泄漏出現新情況答疑解惑

在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放射性汙染物,這是否意味著日本核泄漏事故將會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陳竹舟根據氣象資料指出,目前大氣環流大的方向是由西往東的,但日本東北部有一個小環流,把極微量的放射性汙染物帶到了我國。這是一個初步判斷。

隨著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我國有可能監測到放射性水平增高,但這並不等於會影響環境和健康。即便有一些地區監測到的數據和當地本底水平相比有一點異常,但放射性物質已經被大大稀釋,不會達到影響公眾健康的水平。現在的檢測技術和儀器非常先進,大家沒有必要擔心。

我國公眾是否有必要主動到醫療衛生機構接受輻射汙染檢測?

中國疾病控製中心研究員蘇旭對此做出解釋:在黑龍江發現的放射性物質,是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由於對當地公眾產生的劑量小於公眾劑量限值的十萬分之一,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目前公眾沒有必要去相關機構進行檢測。同時也不需要采取專門的防護措施,如隱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更無需恐慌。

放射性異常旅客不影響本人和他人健康

我國無錫和廈門分別發現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東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輻射放射性異常。此次發現的異常是否會對我國公眾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

鄧海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接受了放射性異常的兩名日籍旅客,對其進行淋浴去汙等醫學處理,再次複檢合格後放行。專家分析認為,兩人雖然輻射汙染檢測發現異常,但其汙染程度不影響本人和他人健康。

各地指定醫療衛生機構累計對151人進行了輻射汙染檢測,其中3人檢測結果異常,均進行了去汙等醫學處理,對本人和他人健康不會造成影響。

如發現入境人員放射性異常,一般會采取什麼措施?“沐浴更衣”是否可以徹底消除放射性汙染?

夏益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對於個人受到微量放射性物質沾汙,隻要采取必要的洗消措施就可以了,對本人和周圍的環境都不會產生影響。

目前相關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證公眾及時了解權威信息?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布置在東北三省、沿海地區和北京等地開展對空氣、水和食品等的監測,若發現異常,會及時通報公眾,會做到信息的公開、透明。比如這次在黑龍江發現極微量的放射性物質,盡管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也及時發布了通告。如果需要采取防範措施,相關部門會發布權威信息,及時通告大家。總之,到目前為止,日本放射性汙染物擴散對我國公眾健康沒有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我國有哪些醫療機構可以進行輻射汙染檢測和醫學處理?

鄧海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根據衛生部要求,31個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已指定了66家具備輻射汙染檢測和醫學處理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開展輻射汙染檢測和醫學處理。公眾可通過本地12320以及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的谘詢電話進行查詢。衛生部已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製定並下發了《人體體表放射性汙染處理方案》。

如果被確定受到核汙染,需要住院治療嗎?

鄧海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一旦檢測發現受到輻射,如果是輕度汙染,按要求脫去外層衣服,或進行沐浴衝洗等去汙措施,並重複檢測,直到檢測結果正常後,才會允許離開。如果是重度汙染,會留院治療。受檢測人員應積極配合檢測、去汙和治療,以保障本人和他人健康。

檢驗檢疫部門已加強對日本進口農產品檢測?

日本政府已從多個地區的有關食品農產品中檢出放射性物質嚴重超標,並做出禁止流通和禁止食用的決定。其他一些國家也對日本農產品采取了相關措施。我國已采取哪些措施?

李元平(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為確保輸華食品農產品安全,質檢總局已要求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製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

質檢總局還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進一步加強對日本這幾個縣生產的其他輸華食品農產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的檢測,防止受放射性汙染食品農產品進口,此外還要加強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輸華食品農產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的監測和風險分析,確保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從日本進口的食品和農產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中國疾病控製中心研究員蘇旭:國家質檢總局已經布置全國海關對日本進口食品采取嚴格檢測措施,已汙染的食品不會流入中國的餐桌,可以保證不會影響公眾健康。此外,日本當局也公布了食品的放射性物質限值,對檢測超標的會公布汙染情況,並禁止流入市場。

夏益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對日本進口的產品加強檢測,公眾不會接觸到受汙染的產品,可以放心。

二、科學應對自然災害 樹立正確災難觀

今年以來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部分地區的氣象和環境問題進一步惡化,特別是近期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泄漏造成了部分網民的恐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高級工程師周斌,針對日本核電事故引發的災難如何應對做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