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位漁民不幸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魚了,漁民才把鰻魚存活的秘密告訴他的兒子:
“鰻魚死的原因是它們知道被捕住了,等待它們的隻有死路一條,生的希望破滅了,所以在船艙裏過不了多久就死掉了。”
“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在盛鰻魚的船艙裏,放進一些鯰魚。鰻魚和鯰魚生性好咬好鬥,為了對付鯰魚的攻擊,鰻魚也被迫竭力反擊。在戰鬥的壯態中,鰻魚生的本能被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就活了下來。”
壓力雖然有破壞性力量,但也有積極的促動力量,因為人往往都有惰性,隻有在一定的壓力下,才能最大限度開發自身的潛能,壓力是促使一個人進步的最好動力。著名科學家貝弗裏奇說:“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
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如果能將壓力化作動力,那麼就容易激發人的積極性,從而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格林尼亞出生於有錢人家,從小生活奢侈,不務正業,人們都說他是個沒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會上,格林尼亞有意靠近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可是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對他說:“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視線。”驕傲的格林尼亞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羞辱。這令人無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他擊醒。
他從宴會上回來,給家人留下一封書信:“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的。”果不其然,8年後,他成了著名的化學家,時隔不久,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後來格林尼亞收到一封信,信中隻有一句話:“我永遠敬愛那些敢於戰勝自己的人。”寫信者正是那位美麗的姑娘。
格林尼亞當眾受辱後,才感覺到了以前自己的無知,為了洗刷掉這些羞辱,促使自己去戰勝自我,後來終於用羞辱換得榮譽,實現了由紈絝子弟向偉大科學家的轉化。這就是壓力變動力的結果。
人生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更是處處充滿著挑戰和壓力。壓力與動力是並存的,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沒有了壓力,人的性情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思想會越來越鬆懈,意識會越來越落後,對待工作敷衍了事。
因而,我們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壓力,把壓力當成是一種機會,當成增長自己能力的機會。隻有壓力與動力並存,人才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不斷戰勝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