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位12歲的男孩向父母要求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出遊,母親因為他年齡小擔心安全問題不同意,懊惱之中的男孩竟衝進廚房,拿起菜刀剁下了自己的4根指頭。
一位16歲的男孩因為媽媽拒絕給他買一雙旅遊鞋,男孩從樓上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一位正讀初一女孩平時學習很認真。由於一次考試成績下降後還在玩電腦遊戲,父親嚴厲地批評她不該浪費時間,但萬萬沒有想到她竟賭氣喝下了半瓶農藥。
一位品學兼優的女孩,因為某次單元考成績不理想,被她那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輕輕說了幾句,便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從5樓的家裏縱身一躍……
觸目驚心的惡性事件背後,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擺到了我們麵前。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長的先決條件!心理學家胡長蘭德曾指出:在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死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現在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生病,體格發育好,聰明伶俐就是健康,其實這是不全麵的。生理健康並不等同於健康。新的健康觀認為,沒有生病隻是健康的一個基本方麵,主要是機體的正常狀態,同時還包括心理健康和對社會、自然環境適應上的合諧。一個健康的孩子,不僅僅是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對孩子的嗬護,要從嗬護孩子的心靈開始。
據了解,2020年以前全球孩子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在我國,孩子的精神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稱,在我國17歲以下的孩子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心理、精神問題,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症狀和抑鬱情緒……
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心理健康與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孩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抱著“樹小歪不怕,樹大自然直,等孩子長了,懂事了就好”的心態,那麼,孩子成人後就很難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礎,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無不具有健康的心理。為此,父母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引導孩子健康而順利地度過人生最寶貴的時期,為子女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這是每一個父母的重大責任。本書即從孩子的性格塑造、情緒障礙、怪癖行為、學習困惑、人際衝突、懷春心理、心靈自助等多個方麵,來幫助父母嗬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解決孩子的成長煩惱!
這是一本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枕邊書,同時更是一本著於孩子教育的神奇之書。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一份行動指南,也為父母們望子成材的希望揭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