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老爺子您看這兒,此鼎方口圓肚,正合了 古人乾為天,坤為地,天為陽,地為陰的天圓地方之說,而且,金鼎周身象形字銘文為陽,龍紋接近蜥蜴、壁虎的形象卻為陰,又再次暗合夏禹時期鑄器的奇偶雌雄之意。”
劉宇浩知道齊老爺子心裏在想什麼,笑著把自己認知的東西說了出來,等齊老爺子消化了以後才又繼續說道:“老師,我覺得,這金鼎很有可能就是您心中所想的禹之九鼎呀。”
劉宇浩的話,仿佛如金鍾轟鳴,狠狠敲在齊老爺子心頭。
呆滯半晌,齊老爺子重新走近金鼎,仔細端詳起劉宇浩剛才說的那些象形字銘文和圖騰的特點,以老爺子在考古上的學識,不難發現,劉宇浩說的沒錯,金鼎上有無數活生生的事實可以證明它出生的年代。
“禹之九鼎,這真的是禹之九鼎啊!”
未幾,齊老爺子終於肯定了自己心中大膽的假設,麵部表情激動的無以複加。
要知道,除過禹之九鼎出現的在新石器時期,青銅器發展大最鼎盛的時期後,金鼎周身無一不以鳳紋為青銅器中最為飄逸美麗的紋飾,可在這尊金鼎上,不僅找不到一點商周時期的痕跡,所以圖騰也都是以龍紋和玄鳥為最美。
國之重器豈能不緊跟“時代腳步”,除非,這尊金鼎出現的時候根本沒有商周時期人們腦中的“鳳鳴岐山”之美。
“大哥,不是有很多史學家都認為禹之九鼎根本不存在嗎?”
賀老爺子也瞪大了眼睛,很是疑惑地問了一句。
禹之九鼎是否真的存在這個爭論由來已久,賀老爺子雖然不是史學家,但對這一段曆史卻也頗有研究,所以才有剛才那麼一問。
當時,持反對意見的學者拿出《史記·封禪書》一書,指出書中記載的“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字句。
但經學者考證,此首山在今河南靈寶市西,而黃帝鑄鼎荊山下的鑄鼎處,稱之為鑄鼎原,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對鑄鼎原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通過大量的工作,該遺址並沒有發現青銅器和青銅冶煉方麵的遺物和遺跡,說明黃帝鑄九鼎之說有些商討之處。
劉宇浩笑笑,道:“爺爺,以《史記》為證我不反對,但《左轉》不同樣記載了禹之九鼎的存在麼,為什麼那些學者們總要做一葉障目之態呢。”
“《左轉》裏有記載禹之九鼎的存在嗎?我怎麼不記得?”
賀老爺子皺了皺眉,好像在腦中搜索著自己讀過的《左轉》,希望能記憶起劉宇浩所的那段文字。
劉宇浩笑了笑,先是把《左轉》裏的原文複誦了一遍,然後又用白話把故事通講出來。
約公元前606年魯宣公三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領兵至洛水,在周天子腳下耀武揚威,檢閱部隊。周定王不知道這個向來不順從的臣子到底要幹什麼,於是派王孫滿去慰問楚軍,實際上是探探楚國的虛實。
王孫滿就是周朝的一個宗室貴族。楚莊王風光了一陣子,還覺得不過癮,於是就想向周天子挑釁一下。他借機詢問九鼎的輕重大小,意思嘛當然就是想要和周天子爭天下了。
王孫滿何等聰明的人物,馬上就看出了楚莊王的企圖。他就告訴楚子:"在德不在鼎",接著,他講了九鼎的來曆。
他說夏禹實施德政,各地諸侯都把自己那裏的奇異之物繪製圖,獻給朝廷,九州的長官也把金屬製品上貢。於是夏禹就把這些金屬品做成九鼎,上麵鑄出各種奇異之物的形狀。這樣,百姓在山川林澤就不會碰到妖怪,不會遇到不順利的事。因此上下和睦,都可以受到上天的賜福。
楚莊王聽他這一段大道理大概也怕了,再看見王孫滿也是個能人,兩國打起來楚國也不一定占太多的便宜,於是退兵而去。
對劉宇浩這話,賀老爺子半信半疑。
但不管禹之九鼎是否真的存在,眼前這尊巨大無比的金鼎卻是實實在在的物件。
賀老爺子沉思了一會,道:“鼎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這尊金鼎,我看就捐給國家好了。”
“不行!”
“萬萬不可!”
劉宇浩和齊老爺子同時齊聲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