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難”是華夏民族上千年未遇的奇恥大辱;“靖康之難”讓一代天子徽宗、欽宗成了女真人的階下囚。
聚書家、畫家、詩家、詞家、政治家於一身的趙佶做了俘虜後似乎才明白,當初為什麼要弄花石綱?為什麼要修萬歲山?為什麼要重用蔡京等六賊……
為什麼的拷問實在太多,心力交瘁的一代帝王於貧病交加中寫下千古感傷的《在北題壁》:
徹夜西風撼破扉,
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裏,
目斷山南無燕飛。
九葉鴻基一旦休,
猖狂不聽直臣謀。
甘心萬裏為降虜,
故國悲涼玉殿秋。
趙佶的悔恨驚天動地,可人世上從來沒有後悔藥,甘心萬裏為降虜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僥幸的是他還有個九兒子康王趙構,在大臣的擁戴下建立了南宋,趙宋的江山總算沒有泯滅。
南宋小朝廷盡管搖搖欲墜,可她畢竟承載了華夏民族的希望,延續了華夏民族的煙火。
“靖康之亂”後,趙宋朝廷南遷了,但趙宋朝廷的基業仍然在北方,北方軍民欲血抗金,固若金湯的大散關使女真人不能南進。
大散關是層岩聳立陡峭險峻的大山,關和山的結合體,使女真人的鐵浮圖拐子馬派不上用場。
吳玠在大散關以北的和尚塬擺下鐵桶陣,用“駐陣矢”殺得金兵鬼哭狼嚎。
和尚塬之戰是宋朝軍民抗金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遠在江南的宋高宗趙構聞訊後罷朝三天予以慶祝。
和尚塬之戰的勝利,大大鼓勵了宋朝軍民,萬民參戰的抗金浪潮風起雲湧。
目空天下的金兵主帥完顏宗弼不甘失敗,聚集大軍多次進攻大散關。
宋軍在吳玠指揮下利用雄關險隘,出其不意地殺傷敵人,使金兵夜不能寐,完顏宗弼也身中兩箭差點喪命,從此再不敢小覷吳家軍和大散關,大散關無疑成了恢複中原的前沿陣地。
然而,昏暈的高宗趙構隻想與金人苟合,並無收複中原的堅強意誌,且剛愎自用地殺害了抗金名將嶽飛。
吳玠接到隻許堅守大散關不許出擊的荒唐指令,隻好鬱鬱收兵。
趙宋江山在大散關止步,金統區的大宋子民心灰意懶。
著名詩人陸遊八十歲還寫了一首激憤不羈的詩篇:
早年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大散關在宋、金對峙的一百多年裏起到了無法替代的屏障作用,女真人攻不破大散關,企圖占據四川,順江直下,滅亡南宋的陰謀化作泡影。
吳玠堅守大散關,阻擊金兵的精銳部隊不能前進,保住了南宋在江南的半壁河山……
如果您覺得《吳三朵田牧香》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65/65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