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遊戲安全常記心——遊戲安全篇 044.小心“電視病”找上孩子
——教孩子正確地看電視
現在大多數小孩都喜歡看電視,而且一看就是半天甚至一天,當他看得入迷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怎麼才能讓孩子從電視機前走開,成為了假期中不少家長的難題。
孩子天生對顏色、聲音比較敏感,未出生時就能“聽懂”音樂,出生後不久就喜歡對著五顏六色的電視畫麵。6個月以後,就能看懂簡單的電視節目,並被電視吸引。
0~3歲,是寶寶個性培養的關鍵期,寶寶的許多習慣、愛好都是在這期間形成的。電視的某些節目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利的,比如:動畫片能提高孩子的興趣愛好,手工製作節目,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但電視裏這種節目畢竟占少數,而且隻是單方麵的“灌輸”,所以對啟發寶寶的智力作用並不大。長時間看電視除了占用寶寶很多時間,在其他方麵也有很大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進行合理判斷的基礎來自真實的經驗。早期孩子獲得真實的自然經驗越多,他的合理判斷的基礎就越紮實。複雜的判斷建立在簡單判斷的基礎上,這是孩子思維形成和發展必須經曆的階段。
但是,由於電視屏幕上的畫麵是虛擬的,它並不能幫助孩子建立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和建構,對孩子的思維不僅起不到幫助作用,還會產生混亂。因為孩子在電視中看到的物體,與真實生活中感覺和認識的是不同的,這對於剛剛開始認識周圍世界的孩子而言,會給他的認知、思維發展,以及語言的學習都會帶來混亂。尤其是3歲以前的孩子,這一點尤為重要。
【場景小故事】
3歲的源澈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視屏幕,眼睛眨都不眨,看到揪心之處,他則如臨大敵一般!媽媽叫他,他最多以極快的速度往這邊瞟一眼,緊接著就又盯上了屏幕。每到這時候,源澈的媽媽就會抱怨自己不該把各種動畫片的影碟買回家。
之前也沒發現源澈喜歡看電視,在他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天線寶寶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看到孩子這麼喜歡,沒有多加考慮,媽媽就把影碟買了回來。後來,也斷斷續續的買了其他的動畫片。但令媽媽沒想到的是,源澈現在吃飯要看著動畫片的節目才肯吃;在家隻要有人提到動畫片三個字,他就會馬上家長的手走到影碟機跟前要給他播放;看動畫片的時候,任何人隻要擋住他的視線,他都會煩躁不安;更要命的是,他老也看不夠,要給他重複播放好多遍他才肯罷休…… 如此下去,源澈媽媽特別擔心孩子的眼睛會受不了。
【安全知識課堂】
其實源澈媽媽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不知從何時起,你會發現在小學放學的門口或是在配鏡中心,小學生眼鏡一族加大了。看著他們那厚厚的眼鏡片掩擋著那本該明亮清澈的眼睛時,再一想到在那本該活潑好動的年齡裏,因為眼鏡的妨礙會少了許多的歡樂許多的嬉鬧玩耍時,大人的心會莫名的難受起來。
研究人員發現,花大部分時間看電視的6~7歲兒童,其眼球背麵的動脈較窄。當這些兒童成年後,他們患心髒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幾率就會增加。 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悉尼34所小學的1500名6~7歲兒童進行了調查。平均來說,這些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為1.9小時,但參加有組織的體育活動時間僅為36分鍾。
調查結果顯示,那些每天進行體育活動1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與每天運動不到半小時的孩子相比,其視網膜動脈平均寬出了許多。研究還發現,與進行最少體育活動的孩子相比,運動最多的孩子,其微血管更為健康。這說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影響幼年的微循環,增加晚年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很多人都習慣一回到家就開電視,一坐下來就是數小時,這樣做既方便又容易,但對心髒及整體健康都不好。對此,應該向孩子們推廣自由玩耍活動,學校應強製孩子們每周進行兩個小時的體育活動,家長也應該把孩子從沙發中拉起來多進行運動。
1.以優質的DVD取代不好的電視節目。
其實已有愈來愈多的家長發現電視節目並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內容,願意花錢購買或租借優質的DVD當孩子的教學工具。例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看的巧連智,幾乎已成為他們的共同話題,不看還無法跟其他小朋友分享聊天。
不過家長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當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無從適應時,內心便會形成一種心理壓力,漸漸影響到他們行為的失調,如學習情緒及效率低落、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而潛意識可驅使他們做出一些小動作,如搖頭,眼圈周圍、嘴角及手臂肌肉不自覺地抽動。當父母發現孩子行為失調時,不妨與孩子交談,以了解他們內心不安的原因,並檢討自己管教方法失當,以便矯正子女的失調行為。
2.把電視機放在不顯眼的角落,把遙控器收起來。
自從1960年代人類有了電視機,它似乎就霸占了客廳最重要的角落,但現在最新的潮流卻要把電視機推到最不起眼的角落,以減少它的誘惑。美國關機聯盟(TV Turnoff Network)就不斷倡導,把家裏的電視機藏起來,連遙控器都一起收起來。如果害怕或不習慣家裏突然沒有電視機的聲音,不妨打開收音機,利用音樂和有趣的廣播節目當家裏的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