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門在外莫大意——戶外安全篇 012.小寵物會“翻臉”
——不要與小動物親密接觸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如果家中有孩子的,就更會覺得力不從心了!除去必要的工作時間,剩下照顧孩子的時間真的是少得可憐!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準備一個特殊的玩伴,那就是小寵物。小寵物不但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覺得沒有那麼掛單,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所以許多家長都會為自己的孩子精心挑選一個合格的“玩伴”來彌補自己不在孩子身邊的空白!
也難怪孩子們會喜歡和接納這些小動物來做他們的朋友,小動物們憨厚可愛,而且還毛茸茸的,自然會得到小孩子們的鍾愛。很多小朋友們都喜歡逗弄小動物,也都會和小動物們相處的不亦樂乎,可能是樂極生悲吧,在溫順的動物也會有“翻臉”的時候,所以孩子一不小心也會被小動物抓傷或咬傷。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動物咬傷來自狗、貓、兔等家畜,但是不論是被什麼動物咬傷,家長都要告訴孩子,如果父母或其他成人在身邊就要求幫助,如果身邊沒有可以求助的人,自己要學會一些簡單的處理方式,然後再及時聯係並告訴父母。
【場景小故事】
場景一
一天放學後,6歲的王珊珊領著自家的兩條小狗在小區得花園裏散步。當行至一棟樓的車庫時,珊珊的兩條小狗發現了車庫中有一隻大花貓,當即就衝進車庫與大花貓打鬥起來。
看到這一幕,王珊珊開始著急了,心裏麵也怕自家的小狗吃虧,於是就進入車庫將狗抱起,並用腳踢那隻大花貓。經珊珊這麼一踢,大花貓對準王珊珊的小腿連抓帶咬,導致她的小腿被咬傷。貓的主人王先生聞訊趕來,把王珊珊送到醫院治療,並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
場景二
5歲的小偉是江西人,今年8月的一天,他在奶奶家樓下玩耍時,遇到一隻流浪的小黑貓。小偉見到小黑貓挺可愛的,於是就伸手逗它玩,誰知小黑貓扭頭就咬了小偉左手一口。回家跟奶奶說了後,奶奶也隻是簡單地用清水給他衝洗了一下。而且奶奶也不見小偉手上有什麼明顯的傷口,所以就認為沒事了。可是到了10月上旬,小偉嚷嚷左手臂很痛,媽媽這才發現孩子左手手肘處有腫塊。詢問之下,小偉才說自己曾被貓咬傷過。
第二天,媽媽帶著小偉去防疫站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並在當地醫院治療,一周後仍不見好轉,於是家人將其轉到省人民醫院治療。現在,小偉的腋下和肘部等處淋巴結都有腫大,左手靠近虎口處有一個腫起來的不明顯的傷口,經臨床診斷小偉患上了罕見的“貓抓病”。
【安全知識課堂】
很多家長為了將孩子教育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經常會帶孩子去喂養流浪的小貓小狗,但是家長們千萬要記住告訴孩子,不要與流浪的小貓小狗太過於親密接觸。否則可能會出現被流浪小動物咬傷的情況,當然了,如果一旦發生被動物咬傷要做到以下幾點:
1.被動物咬傷後,如果傷口一直在流血,不要立即止血,因為流出的血可能含有毒素,也有可能衝掉傷口內一些細菌和毒素。
2.停止流血後要立即對受傷部位進行徹底的清洗,然後去找身邊的成人(家長或老師)帶自己到醫院去消毒,不可不消毒就包紮。
3.嚴禁用口對著傷口吸吮,這樣病毒會傳染得更快。
4.為了清除部分傷口表麵的狂犬病毒,自己在清洗時先用肥皂水或清水衝洗傷口至少15分鍾。然後再讓家長用2%~3%碘酒或75%酒精反複塗擦傷口,這樣可殺滅傷口表麵大多數的狂犬病毒。
5.如果是被黃蜂、蜜蜂等刺傷,千萬不要因為疼痛而擠壓蜂蟄處,身邊有碘酒也不要塗搽。黃蜂蟄傷應塗搽食醋,蜜蜂蟄傷應塗搽肥皂水。
6.不論是否屬於瘋狗等動物咬傷或抓傷,一定要讓家長在3小時內帶自己去主射狂犬疫苗,以免發生生命危險。如果超過2天再注射疫苗,大多數情況下難以阻止發病。
7.如果傷口不是很嚴重,盡量不要縫合,也不要包紮。對需要縫合的較大傷口,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囑托,或聽從父母的安排,不可自己胡亂包紮。
善良的孩子們見到流浪的小動物,總是會不忍心的一步三回頭。甚至有些孩子會強烈要求父母將它們帶回家照顧。孩子如此有愛心是好的,但那些流浪的小動物身上總會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病菌。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在和這些流浪的小動物接觸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距離,注意分寸。最好有大人呆在孩子的身邊,這樣孩子一旦出了什麼意外,也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將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