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爸爸的一些教子誤區 結尾語給爸爸的一些叮嚀
——做個“全職爸爸”也無妨
在傳統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一直被視為合乎情理的家庭分工。爸爸在孩子麵前總是保持著冷漠嚴肅的形象,給孩子洗尿布、喂奶、照顧孩子等家務一直被認為是女人分內的事情。不過在今天,一種顛覆傳統家庭觀念的新角色——“全職爸爸”開始出現。他們為了支持愛人的工作,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庭生活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忙碌並快樂著。
“全職爸爸”的悄然出現
現在,爸爸帶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據統計,大約2%~3%的新生嬰兒家庭選擇由爸爸照顧孩子,而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上升。
“全職爸爸”的由來
爸爸回歸家庭,通常都會有以下幾個理由:一是自己的工作單位前景不如妻子好,而且妻子的工作條件和收入還不錯,所以自己選擇退守家庭。二是自己事業有成,暫時可以脫身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三是認為自己的生活能力確實比妻子強,妻子更適合做個女強人,而自己更能照顧好孩子,所以二人在家庭角色上換位。四是自己的職業能夠家庭辦公,工作、育兒兩不誤。當然“全職爸爸”的犧牲隻是暫時的,等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他們還會重返職場。
如何攻克做“全職爸爸”的心理關
對於“全職爸爸”,社會上的看法各有不同,對“全職爸爸”們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一種考驗。做“全職爸爸”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關。因為,在女主內、男主外的社會,大多數人認為做“全職爸爸”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全職爸爸”首先要克服心理壓力,然後盡到一個父親的義務,又要使愛人無後顧之憂,專心投入工作,雙方都為家庭盡力盡心。其實,隻要克服了心理障礙,一家人就會和諧、快樂。至於別人說什麼其實是無所謂的。
典型案例
小劉是一家科普雜誌的文字編輯,女兒一旦長到10個月,她的媽媽就該上班了。因為小劉的妻子在外企工作,而且非常能幹,經過幾年打拚,已經熬到重要的管理位置,她的收入很高,是小劉工資的兩倍,儼然已經成為家庭經濟支柱和家庭事務的決策人。於是,兩口子正為誰來照看女兒爭論不休。
小劉認為可以請嶽母來照看女兒,但妻子不同意,她擔心老人寵孩子,說是一旦養成壞習慣,則難以糾正;接著,小劉又提出把孩子的奶奶從鄉下接到天津,妻子也不同意,她嫌奶奶沒文化,不懂得科學喂養;無奈之下,小劉覺得可以到家政公司請保姆,妻子更不答應,妻子認為,與其花錢請保姆看孩子,倒不如你留在家裏當“全職爸爸”,由親生父親看孩子既安全,又放心。盡管小劉也希望女兒得到很好的照料,可妻子的要求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小劉無法過心理這一關:一個大男人怎能躲在家裏看孩子?麵子往哪兒擱?而且一個大男人也不會照顧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