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再試一次就成功(1 / 1)

第8章 再試一次就成功

一個人的信仰或許可以被查明,但不是從他的信條中,而是從他慣常行為所遵循的原則中。

——喬治?蕭伯納(愛爾蘭)

成功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成大事者不光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脫穎而出,而且靠“再試一次”的積極向上的心態的力量來克服隨時都有可能襲來的消極心態。有一句話說得好:99次失敗,到第100次獲得成功,這就是堅持。當你麵對失敗的時候,“再試一次”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福利家族的創始人——理查德?福利,是查爾斯一世時期斯坦布裏奇附近的一個普通居民。那個地方是英國中部城市製鐵業的中心,理查德就是這個行業中一個製造釘子的工人。他天天觀察,發現當時用鐵棒製釘子的工序非常笨拙,浪費了很多勞力和時間。當更廉價的釘子從瑞典進口以後,斯坦布裏奇地區的釘子迅速失去了市場。瑞典人之所以能將釘子的成本降下來,是因為采用了分裂機和其他機器。而英國人還在采用繁雜的工序,人工準備製作釘子的鐵棒。

理查德?福利弄明白這些之後,決定改革製釘工序。他突然從斯坦布裏奇失蹤了,很多年人們都沒有他的消息,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裏。理查德?福利怕萬一失敗,無顏麵對家人與鄰居,就沒有透露去向。理查德身上沒有多少錢,但他還是想方設法到達了港口城市赫爾。他在一艘開往瑞典的輪船上找了一份工作,抵消船票。他身上僅有的值錢的東西是一把小提琴。到達瑞典後,他沿途乞討,來到烏普薩拉附近的丹內馬拉煤礦。他是一個很好的音樂師,也是一個很樂觀的家夥,那些礦工很快就喜歡上了他。他進入鐵礦工作,幹最累的活兒,抓住一切機會,細心觀察,偷學鐵棒分裂的工藝。達到目的後,他又從鐵礦失蹤了,礦工朋友們沒有一個知道他的去向。

其實,理查德?福利回到了英國。他把失蹤以來的收獲告知了城裏的富商奈特先生和另一些有錢的人,充滿信心地向他們籌集資金,建造工廠和機器,以便采用新的鐵棒分裂技術。工廠建成,機器開動後,他們卻發現根本無法分裂鐵棒,大家都很惱火。福利再一次失蹤了,人們以為這次他是永遠失蹤了,但他這次失蹤並非因為懼怕失敗所帶來的恥辱和債務,像第一次失蹤一樣,他仍然是去找鐵棒分裂的秘密。

他又來到瑞典,又帶著那把快樂的小提琴出現在礦工朋友們麵前,大家都很高興他的重新出現。這一次,他們把他安排到鐵棒分裂廠。這裏的人以為福利什麼都不懂,隻會拉拉小提琴,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知道他一趟一趟跑來是幹什麼的。

福利悄悄獲得了鐵棒分裂的真正秘密,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樣魯莽,而是仔細檢查了整個工作流程,發現了以前失敗的原因。他對那些機器做了很多繪圖和記錄,雖然他從來沒做過這樣的圖紙,但是還是想方設法把那些東西畫了下來。當他確信自己的觀察沒有差錯,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那些機器的奧妙之後,他又一次失蹤。

上帝知道,無論他失蹤多少次,像他這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肯定會引人注目的。他回到英國,那些機器便正常運轉了,朋友們大為驚訝。後來,通過精湛的技術和勤奮的工作,他創下了巨大的財富,把生意推廣到了其他城市和地區。

生命的力量是十分偉大的,堅強的意誌力有著比釘子還硬的力量,可以穿透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抵達成功。

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開始創刊時,前景並不被看好。它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該雜誌的發行量,積極地準備做一些宣傳。

他決定組織撰寫一係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白人把自己放在黑人的地位上,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能請羅斯福總統夫人埃莉諾來寫這樣一篇文章就最好不過了。於是約翰遜便給她寫去了一封非常誠懇的信。

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去了一封信,但她回信還是說太忙。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時給羅斯福夫人寫去一封信,言辭也愈加懇切。

不久,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並準備在該市逗留兩日。約翰遜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給總統夫人發了一份電報,懇請她趁在芝加哥逗留的時間裏,給《黑人文摘》寫那一篇文章。

羅斯福夫人收到電報後,沒有再拒絕。她覺得,無論多忙,她再也不能說“不”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全國都知道了。直接的結果是,《黑人文摘》雜誌在一個月內,由2萬份增加到了15萬份。後來,約翰遜又出版了黑人係列雜誌,並開始經營書籍出版、廣播電台、婦女化妝品等事業,終於成為聞名全球的富豪。

心靈甘露

成功從來就不會是一條風和日麗的坦途。麵對每一次挫折與失敗,要始終懷有“再試一次”的勇氣與信心。如果你的努力一次沒有成功,那就再試一次,也許再試一次,你就聽見了成功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