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給你的心靈鬆綁,別跟自己太較勁 牽著蝸牛去散步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讓我帶著蝸牛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太慢。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隻挪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地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
上帝啊!為什麼?要我帶一隻蝸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靜。
喔!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根本不在!
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麵生悶氣……
咦,我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裏地風這麼溫柔。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鬥多亮麗。可是,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恍然大悟。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這是個浮躁的時代,還有幾人能真正靜下心來去靜靜的讀馬克思的《百年孤獨》?還有幾人能靜下心來與愛人一起靜靜的聽一曲肖邦的小夜曲?還有幾人在為一句山盟海誓的愛情誓言而苦苦等待?還有幾人會停下來靜靜欣賞一下路邊新開的小花,新種的小樹。悠閑、自在、寧靜,都已經在破碎的時光裏與我們擦肩而過了。
,她有著知性優雅的外表,36歲時已是一家國有銀行的部門經理,先生則有運作良好的自家公司。覺得她已具備了幸福女人的全部要素:美貌、財富、愛情。可就在聚會中,她表達了她的最大困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學業上,她剛讀完碩士,正準備考博;單位裏,她剛得到提升,擔子更重,每天像救火員一樣。本來,她有很多個人愛好,比如拉小提琴,卻沒有時間。同時,她最大的顧慮是,自己到底要不要生孩子。她已經36歲,再不生就晚了,可如果生孩子,會打亂她的全部生活規律。“我哪有時間啊!”她說。
忙於相親,錯過了愛情(愛要慢慢來)
隨著“我們約會吧”的收視錄一天天攀升,相親對於現今社會的男友而言已不再
現在適婚年輕人“被相親”的現象頻頻出現,遇到節假日,有些年輕人更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趕場似的參加相親活動。
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小馬就有國慶七天相親12次的經曆,每天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陪不同的人吃飯、聊天。小馬笑言,自己同意相親,完全是迫於父母的壓力,同時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平時上班很忙,幾乎沒有機會認識同事之外的其他女孩,相親也許是自己找到另一半的惟一方式。
迫於父母壓力相親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同樣迫於父母壓力而結婚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兒女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時候,很容易受父母左右而結婚。這樣的婚姻因為不是出於自己的本心選擇,起初的時候,兩個人本著感情是可以培養的觀點小心翼翼地相處。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維係兩個人感情的紐帶,發展到這一步有些人承認命運的安排,為了責任繼續家庭的形式,有些人選擇了放棄。如果這時出現一個令某一方心儀的人,出軌幾乎就是一觸即發的事。
父母所言“愛情可以建立在經濟上,可是經濟不能建立在愛情上”這個言論,是不符合人的真實心理的。人是向往美好的,美好的愛情,尤其令人向往。心理補償原理告訴人們,人生活中缺什麼,就會補什麼。沒錢買房,兩個人可以努力掙錢買房;但是,兩個人沒愛情,或者愛情不是真心,可不是努力就可以彌補的。
愛情不等於麵包,這是現實中無數婚姻解體的原因之一。作為未婚的年輕女孩,受到各種跡象和各種說法的幹擾是可以原諒的。然而,愛情是個體的——兩個相愛的人,是否情趣相投,是否觀點一致,是否生活習慣契合,能否包容理解等等——這些金錢之外的東西,也是相當關鍵的。
所以,我對小欣說,不要在物欲橫流的世道裏麵隨波逐流,咬緊牙關和這個不富裕但愛你的男人一同麵向未來,艱苦奮鬥,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有一句話這樣說:不是創造的物質不豐富,而是人的欲望太強。要想富裕,不是提高財富,而是降低欲望。
當愛情遇見金錢,現實中,很多女人將愛情讓位給了金錢。她們認為:愛情是可變的,而金錢是實實在在的。找了有錢的丈夫,當愛情沒了,變了,還可以拿著金錢找愛情。但是,我想說:很多持有這種觀點的聰明女人,都病了。不光得了物欲橫流的金錢焦慮症,還得了愛情心理幼稚病。現在,男人多在結婚前買房、財產公證,女人抱怨男人太精明,對愛情很失望。可是,女人是否想過:這是被逼無奈的結果。女人恐男人無房,難道不許男人恐女人認房不認人嗎?男女的心理沒有本質的差異,一位心理大師說過:世界上沒有比男人更像女人,也沒有比女人更像男人了。
所以,我希望小欣和張敏在愛情和金錢麵前能夠堅守愛情,隻要努力,生活會好起來的。
約會一直被當成彼此相互認識的良機,以決定兩人是否適合談戀愛。現今,人們根本很少依這個字的真正含義去約會。美國女喜劇演員羅姍娜開玩笑說:“我不約會,我直接結婚。”這話聽起來固然很有趣,但結果卻可能相當可悲。
“速食愛情”的情感和身體代價
“速食愛情”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當你終於真正了解這個男人,你已經付出了情感和身體的代價,已無法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他。這會讓你幾乎無法知道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此外,失去自我的女人對於人的認知,不是十全十美,就是十惡不赦。當她們發覺自己迷上某個男人,便會將這個人理想化,崇拜他,認為他不可能做錯任何事,或將他所做錯的一切正當化。
如果不花時間去真正了解對方,日後當你發現他是什麼樣的人,將會大失所望,會怨恨他,覺得他愚弄了你。不幸的是,這時你可能已經對他魂縈夢係,或太依戀,已經離不開他了。
相對地,當他了解你之後,也可能一樣失望。可能覺得你欺騙了他,以虛偽的外表“擄獲他”。你得加倍努力討好他,但你真的不是最適合他的人,即使將自己改變成另一個人,還是無法令他滿意。
速食愛情的另一個問題是,許多“消失的女人”都是憑外表(諸如他看起來多麼出色或看起來多有權勢等)以及隻憑直覺,就和對方陷入情網,沒有多花一點時間好好了解這個男人,弄清楚彼此是否有共通之處或合不合得來。不幸的是,外表和第一印象一樣會騙人。
此外,許多女人遇到特別迷人、有魅力、性感或有權勢的男人時,就忽視了自己的直覺。我的客戶艾麗森就是這樣。盡管直覺上知道自己太快墜入情網,對對方所知太少,但她還是陷入了一場愛情漩渦,最後以悲劇結束。“我其實知道,和漢克在一起是個大冒險。他太圓滑,對自己的背景太避重就輕。但他實在好英俊、好迷人,我想我是被愛衝昏頭了。我一直對自己的長相沒有信心,有漢克這麼英俊的男人對我大獻殷勤,對我是一大鼓舞。他似乎一心一意都在我身上,每天打電話、送花給我。不像其他男人,他不偷瞄別的女人一眼。當我們在一起,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
然而,漢克是一個騙子,騙走艾麗森和她的朋友許多錢。他佯稱是一個企業家和投資人,建議艾麗森和她的朋友進行某項前景看好的投資,最後卻帶著資金逃離。
忽視直覺,不傾聽內在的聲音,是在愛情中失去自我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兆頭。
如果隻因為某個男人具有吸引力就決定和他在一起,那麼你就失去了深入了解對方的大好機會。和一個男人相戀的感覺也許很好,但如果不了解他真正的為人,你基本上就是在和一個陌生人談戀愛。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並不像關注金錢一樣在意愛情生活。投資前,一定會仔細調查市場情況的女人,談戀愛時,卻將珍貴的心交給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
無論你覺得對方有多棒,仍然要慢慢來
兩人剛在一起時,每星期不要跟他出去超過兩次,也不要在電話中和他長談(超過二十分鍾)超過兩次。立刻就如膠似漆是一種警示,表示你們其中一人或兩人都可能在愛情中失去自我或意亂情迷。保持自覺,並各自保有自我,不約會或不講電話的晚上,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此外,如果不在電話裏和他多談,他會更渴望當麵見到你。)即使在約會後的第二天早上很想打電話給他,告訴他你覺得很快樂,先不要說,等下次見麵時再告訴他。你們兩人都需要空間整理你們的約會 想想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是否真的想再見到對方。
你可能很想傳真一份可愛的小便條給他,或在他辦公室或門口擺一份小禮物,但你最好節製一點。你可能在艾倫?費恩和雪莉?什娜德的《規則》一書中讀過類似的忠告:這類行為透露出你“太容易得手”或太投入了。我同意,但更關心的是,你會透露出生活很空虛的信息,所以和他約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不隻會給男人太大的權力,且會為往後的關係立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