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篇 5.菲島空戰〈1940〉——日軍空襲菲律賓(2 / 2)

6日,日軍的後續部隊也開始投入戰鬥,溫賴特率領美菲軍的剩餘兵力投降。7日,日軍占領了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也停止抵抗,這個時候,日軍已經控製了菲律賓的全境。

在美軍占領了萊特島之後,山下奉文將駐紮在呂宋島的日軍共計28.7萬人編成了3個集團,分別駐守到北部和中南部的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來牽製和消耗美軍的實力。當時美軍為了能夠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占領了民都洛島。

美國進行猛烈的反攻

1945年1月9日,美國的第6集團軍大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進行了登陸,之後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則是第14軍為主,開始向馬尼拉方向推進。

僅僅是戰鬥開始的第一天,就有6800人在呂宋島上登陸,而且還奪取了正麵32公裏、縱深7.5公裏的登陸場。

美軍為了能夠加快進攻的速度,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又以第8集團軍的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

各部隊也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最後經過一係列的戰鬥於3月3日攻占馬尼拉。2月,美軍也開始進行解放菲律賓南部的戰鬥行動,當時美國的第8集團軍則參加了此次行動。

之後,美軍又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孤立集團的戰鬥行動。

最後,菲律賓的戰鬥於7月初正式結束,可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繼續抵抗的一小部分日軍的殘餘力量,一直進行戰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次戰鬥,是日本陸海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占眾多群島中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聯合戰役。也是這場戰鬥,證明了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對於登陸兵進行登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這次戰鬥中,日軍死傷了大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多架、艦船4艘;擊毀了美菲軍飛機250多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而菲律賓的喪失,也讓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急劇的惡化。

但是最後美軍憑借海空的強大優勢,采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等戰術對日軍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當美軍占領菲律賓群島之後,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從此,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迫切斷,日本需要的戰略原料隻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輸。

至此,美軍也完全控製了南海,並且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很多的作戰基地。

◇知識拓展◇

科雷希多島

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入口處的小島,戰略地位非常。是紀念美、菲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少數部隊抗擊人數眾多的日本軍隊的紀念地。該島麵積5平方公裏,一直被用作天然要塞。島上還建有太平洋戰爭紀念碑,許多炮台和馬林塔山洞。

80年代,日本政府也在島上修建了日本和平公園。今天,科雷希多島已成為旅遊景點。島上的部分工事被修複,以向遊人展示該島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