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等敵人的汽車、大車進入伏擊圈後,115師某團5連連長曾賢生率全連首先向敵人進行衝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的最後一輛汽車。此時,敵人的退路已經被截斷,於是開始拚命衝殺,反複爭奪公路兩側製高點——老爺廟。後來,敵人的爭奪失敗,這也預示著被圍殲的滅頂之災,於是敵人企圖衝破獨8旅陣地進行逃命,而獨8旅把一線配備改為縱深配備,進行著拚死抵抗。
這樣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7日的白天,敵人最終沒有能衝破包圍,敵人的板垣師團21旅第21聯隊第三大隊及輜重部隊遭到了殲滅性的打擊。但是由於敵人死不繳械,日軍全部被擊斃,當然,中國軍隊的傷亡也非常嚴重。
最後,參加戰鬥的八路軍大獲全勝,殲滅日軍400餘人,其中百餘人是日軍文職人員及朝鮮勞役,毀滅敵汽車80餘輛,摩托車3輛,步槍300餘支。
鷂子澗激戰
9月26日,日軍為了阻擊陳61軍的進攻,從鷂子澗和平型關正麵抽掉兵力進行援助,占領了迷回北山。而程團官兵多次上書請戰,為國殺敵立功,他們一舉攻下迷回北山,連挫敵人的反撲之勢,不待主力部隊到來,他們就好像是脫弦之箭,一舉占領了鷂子澗。
當天,日軍就集中優勢火力,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向程部進行反撲,程團長指揮士兵與敵人進行肉搏。由於兵力懸殊,敵人最後衝入了村內,而程團士兵無一人後退,與敵人進行逐院逐巷的爭奪。
由於敵人的援軍不斷增加,程團最後彈盡援絕,全團官兵近千人,包括團長程繼賢在內全部壯烈犧牲。
程團屢立戰功,以未滿千人與超過一個聯隊的強敵進行拚殺,真是令敵人膽寒,程團的英勇作戰為大部隊的殲敵計劃贏得了戰機。
東跑池血戰
東跑池位於平型關的偏東北,是保衛平型關正麵的要點,孫楚33軍之獨立8旅在此進行布防,從9月23日到26日,敵我雙方一直在反複爭奪東跑池,結果這樣來來回回形成了拉鋸戰。後來,據當時一營營長回憶:他親眼看到山坡上的到處都是敵人的屍體。
到了27日,孟憲吉旅長親自來到陣地進行督戰,看到一營血戰5晝夜,原有500多人的一營,現在隻剩下了148人,於是就換掉獨立8旅,命令622團接防。
茹越口失守,全線撤退
中國共產黨在部署對平型關的敵人進行圍殲決戰的時候,日軍的東條縱隊趁平型關鏖戰之機,於9月28日一舉突破恒山、雁門關的接合部茹越口,楊澄源的34軍退入繁峙。
而為了進一步保衛平型關戰場的安全,梁鑒堂旅長親自率領僅有一個營的士兵進行衝殺,企圖奪回山口。可是由於兵力太少,梁旅長和大部分官兵都犧牲了,王靖國又急命方克猷旅長反攻茹越口,但是方旅長又被敵衝垮。29日,敵人占繁峙城,嚴重威脅到中國軍隊主戰場側後。
9月30日,閻錫山召集前線將領會議,決定進行全線撤退。在10月2日夜,全線開始撤退,平型關撤退也意味著平型關戰役的結束。
◇知識拓展◇
平型關
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台鄉,解放前屬於繁峙縣管轄,解放後劃分為靈丘的一部分,成為了靈丘同繁峙的分界線,並把嶺北原屬繁峙縣的東跑池等幾個村也劃歸靈丘縣的平型嶺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築內長城的時候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了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現在叫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呈正方形,周圍九百餘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