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是創富的美德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腳踏兩隻“船”——一隻船是“勤”,另一隻船是“儉”。在某種程度上,“儉”更為重要。
節約,是世上所有財富的真正起始點。世界上沒有其他品質能像誠實節儉那樣可能使一個窮小子發財。
大仲馬曾精辟地論述道:“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但節儉絕非一時心血來潮的行為,它是習慣和明智的結果,也是理性和深謀遠慮的結果。節儉不是為了存錢而存錢,而是努力做到物盡其用。你要想變得節儉,最好的方法是認識到節儉的價值,認識到深謀遠慮的價值,多掙少花,合理分配收支,不輕易舉債——這對於你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有位年輕人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家印刷廠工作,他想開個小印刷廠以自行創業。他去見了一家印刷材料供應站的老板,表明了他的意願,並表示希望對方能以貸款的方式賣給他一部印刷機及一些小型的印刷設備。
這位老板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自己是否有些存款呢?你是怎樣擁有這些存款的?”
這位年輕人確實存了一些錢。他每個星期固定地從他那僅30美元的周薪裏拿出15美元存入銀行,而且,這個節儉儲蓄的好習慣已經保持了近4年。
因此,年輕人獲得了他所需要的貸款,購買了機器設備。後來,對方又允許他以這種方式購買更多的設備。不久以後,他擁有了賓夕法尼亞州規模最大、最為成功的一家印刷廠。他的名字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可見,機會無處不在。但富蘭克林的成功同時也表明,機會隻會提供給那些手中有餘錢或是已養成節儉儲蓄習慣的人,懂得運用金錢的人,因為他們在養成節儉習慣的同時,還培養了其他一些良好的品德。節儉是一個人一生中用不完的美德,它往往是衡量一個人智慧高低的尺度。而能否做到節儉,在很大程度上與你是否合理支配金錢有關。
如果你沒有錢,而且尚未養成節儉的習慣,那麼,你永遠無法使自己獲得任何賺錢的機會。這看來可能是個悲哀而殘酷的事實,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在今天的世界裏,正有數以萬計的人,因為忽略了養成節儉的習慣,以至於終生要勞苦工作。
金融巨頭摩根對此直言指出,他寧願貸款100萬元給一個品德良好且已養成節儉習慣的人,也不願貸1000元給一個品德不端、隻知花錢的人。
假如你想成功,成為真正的富人,讓你的錢為你工作,你就要懂得金錢的價值,學會節儉,把錢花得最有意義。正如富蘭克林在日記中寫的那樣:
既不要做借債之人,也不做放貸之人;
放貸常會失去自己和朋友,
借債則會失去節儉之優勢,破壞節儉之美德。
從現在開始,趕快製訂一個積蓄金錢的計劃,恰如其分地規劃你的支出,以最優的方式來控製你的金錢。一旦製定,嚴格執行。這樣,你才會日漸成為一個有著良好節儉品德的人,才會踏上成功的起點。
守財不如守信
吉姆開了一家電腦公司,他向顧客承諾保證當天送貨上門。一天,下班後,有個用戶急需重建多功能數據庫的電腦配件。他得知後,想派人送去,但員工已走光了,於是他便決定親自去送。途中遇到傾盆大雨,河水猛漲,封住了沿途的幾座橋,交通堵塞嚴重,汽車已無法行駛。按常理遇到這種情況,他完全有充分的理由返回去。但他並沒有被艱險嚇倒,巧妙地利用原來存放在汽車裏的一雙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平時不到半小時的路程,今天卻變成了幾個小時的艱苦跋涉。在他到達用戶所在地後,又不顧疲勞,及時解決了用戶的困難,用戶大為感動。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很大影響,他也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任,其計算機很快成為用戶爭相購買的俏貨。很快,吉姆就發了財。
吉姆靠什麼起步?不是資金,不是知識,而是信用,是守信的美德幫了他的大忙。正所謂“人先信而後求能”。獲得別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不論你采取什麼方法,守信是最根本的要訣。
一個守信的人,能很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給自己的事業帶來眾多良好的發展機遇。
恪守信用是人的美德。而在商業領域,它已超出道德的範疇,變成創業致富的法寶。我國古代曾有“得黃金千兩,不如季布一諾”的典故,季布是楚國人,為人以任俠著名,重然諾,所以當時楚國有“得黃金千兩,不如季布一諾”的諺語。這說明信守諾言非千金可買。你如果在對待別人時能信守諾言,別人就會為你的態度所打動,他們認為你是一個守信者,從而信賴、依靠於你。
守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會使你在困難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幫助,會在你孤獨的時候得到友情的溫暖,因為你信守諾言,你可靠的形象推銷了你自己,你便會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你若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失去了這個根本,別人不相信你了,別人不願再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那麼,你隻能去孤軍奮戰。而孤軍奮戰者,成功的概率自然是非常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