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1 / 3)

“千年靈芝生長在什麼地方?”鄭徒問楊誌道。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楊誌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

“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聽老人們講,這裏的千年靈芝,長在泉之上、峰之下。”柳滄雲道。

“哦?”鄭徒疑惑,向忽必顏真說了幾句滿語。

“忽必顏真大人說了,現在天色已晚,大家在此歇息,明早出發去尋靈芝,然後守株待兔。”鄭徒道,“來人,把他們的武器繳了,全部綁上。”

楊誌正欲拔刀,卻被淩霄攔住。

清兵把淩霄、儀清的長劍,楊誌的弓箭、腰刀,碧晨的飛刀,一起收了。

“這僅僅是一根拐杖,鄭大人,“柳滄雲見清兵連他的拐杖也不放過,對鄭徒道,”我腿腳不便,上山下山必須依仗它。”

清兵把拐杖遞給鄭徒,鄭徒左看右看,前看後看,確認隻是一根普通木頭做的拐杖而已,又扔回給了柳滄雲。

柳滄雲接住拐杖,抱拳示意。

“隻要肯合作,我們就是朋友。否則,就把你們殺了喂狼。”

“明白。”柳滄雲道。

清兵把柳滄雲、楊誌、淩霄、碧晨、儀清五人的手綁上,腳也栓上了繩子,為了使他們能走路,又不便於逃跑,繩子的長度被砍成了約莫三尺的樣子。

捆綁完畢,清兵們安營紮寨,休息了。

“先生怎麼一眼就認出了他們是清兵?”淩霄小聲地問。

“我在京都的時候,聽人們談起過皇太極,也看過清兵的畫像。”

“倭寇和清兵,還有義軍,到底哪個厲害?”楊誌問。

“倭寇主要是東南沿海一帶以搶劫為生的盜賊,雖危害百姓,但對大明朝而言,係小患而非大災。清軍和義軍卻是可取而代也。”

“現在不光是倭寇,連滿人也欺負到我們漢人頭上來了,國之不幸啊。”淩霄道。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

“現在怎麼辦?”楊誌問。

“現在閉目養神,明天帶他們去山魈的地盤,然後趁亂逃脫。”碧晨道。

“我同意,這個辦法好。”儀清道。

“萬一山魈他們轉移地盤了呢?”楊誌道。

“那就帶他們去見倭寇,敵人的敵人,暫時是朋友。”碧晨道。

柳滄雲、楊誌、淩霄、儀清不說話,他們還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

“九運哪去了?怎麼這麼巧?”楊誌自言自語。

“不要胡思亂想。”柳滄雲道。

“嗯。”楊誌點頭。

“萬青鵬前輩呢?他不回來睡覺嗎?他沒有發現這一切嗎?”楊誌不解。

“不要指望別人,一切靠我們自己。”淩霄道。

“我隻是好奇而已。”楊誌道。

一夜無話。

翌日清晨,鄭徒早早地叫醒了大家,叫楊誌在前麵帶路,中間五個清兵,然後是淩霄,再五個清兵,之後是碧晨和儀清,中間隔著十個清兵,然後是柳滄雲。鄭徒和忽必顏真則跟著柳滄雲,其餘的清兵墊後。

楊誌按原先商量好的路線,往龍泉方向走去。

走著走著,樹木參天,遮天蔽日,其中還有許多一人多高的灌木叢,漸漸地,浩浩蕩蕩的隊伍顧首不顧尾。

碧晨突然看見前方樹叢裏一抹熟悉的鮮紅,鑲嵌在一團黑色之上。她牽了牽儀清的手。

儀清會意,她若無其事地繼續向前走著,眼睛卻在四處地張望。

“啾啾”“啾啾”“啾啾”,四處響起了山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