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部與陳友諒的軍隊在鄱陽湖對決,鏖戰月餘,大勝。陳友諒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乃將傳國玉璽及一幹寶物托付手下第一猛將張定邊。張定邊百般不舍,又千般無奈,隻得臨危受命,侍機逃脫。5年後,朱元璋登基稱帝,密令一支奇兵追尋張定邊下落,玉璽不知所蹤......
(一)
巫龍山險峭奇峻,高聳入雲,層巒疊嶂,延綿不絕。它兩麵環河,山麵均是怪石嶙峋,連河接天。一麵是沼澤,遼闊無比,無邊無際。一麵是懸崖,深淵萬丈,望不見底。懸崖對麵是玉虎山,玉虎山與巫龍山呈對峙之勢,其形頗似,難分伯仲。
王安石曾歎: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由此論之,巫龍山必屬其一,不但險而遠,且神秘莫測。傳聞巫龍山住有人家,皆為武林大俠,厭倦了江湖紛爭,隱居於此;山中多是奇禽異獸、奇珍異寶、奇人異士。然傳聞終究是傳聞,尋常百姓道聽途說,雖講略知一二,實是鮮有知之者。偶有膽大誌堅者,不顧千難萬險來到巫龍山,想一睹其真容,均無果而終,無一生還焉。
一日,在巫龍山南麵與河水交接處,漂浮著一個人。此人上身伏在一塊木板上,頭部露出水麵,整個身體隨著河水慢慢移動,卻始終受阻於巫龍山的石壁,不再動彈。
“二師兄,那個人死沒死?要不要救?”巫龍山腳下,一個年約十七八歲的小和尚,問另外一個年紀稍長的和尚道。
“你忘了師父曾經告誡我們,不得隨意帶人上山,以免引來禍端?”二師兄回答。
“嗯。”小和尚嘴上應道,可視線卻一直盯著那個人,沒有挪開。
過了一會兒,小和尚又道:“可師父也時常教育我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
“你不專心練功,多管閑事!”二師兄不悅。
“我眼不見心不煩啊。現在看到了,心裏就平靜不下來。”小和尚辯解道。
二師兄不語。
又過了一會兒,小和尚問:“二師兄,你內心真的沒有起波瀾?”
“好了好了,不要再說了,救他便是。若他真死了,你也就安心了。”隻見二師兄一招鯤鵬展翅,一招老鷹捉食,一招蜻蜓點水,幾個動作一氣嗬成,一轉眼的功夫,就把河裏的那個人弄上了岸。
小和尚趕忙幫助二師兄把那個人放在一塊平坦的地方。二師兄檢查了那個人的心跳和呼吸,又把了把脈,自言自語道:“氣若遊絲,脈象極弱,但還有救。”
小和尚聽後麵有喜色,道:“二師兄,那我們是不是把他送到師父這裏?”
“還能怎麼辦?隻有師父能夠救他!”二師兄麵色沉重,神情複雜。
七天後......
“醒了,醒了。你別動,我叫師父去。”小和尚跑了出去。
臥病在床的那個人睜開眼睛,望了望四周,發現自己躺在一個小房間內。他吸了口氣,鼻子聞到了檀香的味道。
一小會,傳來輕輕的腳步聲,進來四個和尚。
為首的一個老和尚,穿著袈裟,長得慈眉善目,須眉皆白,足有八十幾歲的樣子。其他三個和尚穿著僧衣。年紀稍長的約莫40來歲,方臉高鼻,身材魁梧。中間的30歲左右,虎背熊腰,十分壯實。年紀小的眉清目秀,白白淨淨,就是剛才出去喊人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