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和政黨大多勸善。
政黨經常說今生,在中國叫下有蘇杭,即建設當今、造福鄉梓。
宗教很多講來世,行善後上有天堂。有的是因為宗教出現比政黨早,給民眾講現實目標容易遇到上層鎮壓或阻力,有的是被當做愚民工具,勸人民忍受。
)
時移世易,隨著時光推移、世事變遷,很多組織的目標發生變化,或者表麵目標沒變,實際目標發生變化。就像一個人由窮光蛋變成了大富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吃慣了白饅頭白麵包白米飯,再回頭天天吃硬邦邦粗糙紮嘴的黑麩饅頭、黑麩麵包、黑糠米飯,不願意。
(北宋歐陽修在《原弊》一文中說:一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月。甚者,場功甫畢,簸糠麩而食秕稗,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歎也!
譯文:農民一年耕種打下的糧食供給官府才剛剛夠,而農民自己的食物卻不超過幾個月。嚴重的,收獲的事情剛剛結束,農民隻能將簸糠麩得到的秕稗作為食物,或者采摘橡樹的種子、存儲菜根來勉強度過冬春的饑荒時節。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災旱災,就會紛紛倒下成為餓殍。這樣的情況很是可悲可歎啊!
其實,秕稗有時也不夠,需要和糠麩混摻著吃。
)
今天講宗教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不管將來你們是無神論,還是有神論,嚐試采用一種比較客觀的態度來了解宗教這個事物,看待信教和不信教的親戚朋友及同胞,以及合理化解他們因宗教而產生的糾紛。
宗教的起源及曆史,我們不以各種宗教經文中開天辟地、有神沒有人的時候就開始,我們以科學考證、務實為主。
(理性主義--各種宗教置於同等的地位:18 世紀,理性主義思潮在西方興起。理性主義者認為,理性是建立真理和進行道德、政治選擇的權威。任何信仰都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加以審視。理性主義思想在宗教方麵所做的貢獻就是將各種宗教置於同等的地位,強調宗教寬容。)
房子著火了,不要刻意想是用佛法滅火,還是道法滅火,或者人手滅火。《金剛經》第六品有雲“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即“過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哪樣實用哪樣來。因為大道至簡,佛法、道法、科學等等,都是方便法,都是我們用來求真向善的途徑。人精力有限,執著於某種方法,容易背道而馳、買櫝還珠,失了初心。心越修越幹淨越好,別帶著分別心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