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嘿嘿,多謝師哥!”
(後話:
明朝刑部侍郎劉辰記載在《國初事跡》:太祖親征婺洲,有侄男子進女子一人,約二十歲,能作詩。太祖曰:“我取天下,豈以女色為心,誅之於市,以絕進獻。”據說,這個女子叫蘇坦妹,是宋西遊後,孫悟空與精衛夫婦巡遊天下散心,偶遇白香香,白香香調笑孫大聖,精衛提及碧城山豬八戒慘死、並想要此女陪轉世的舊事,並說孫悟空是否舍不得。孫悟空無奈,隻好送了白香香轉世。誰知豬八戒、朱元璋,不知是轉了性子還是沒見著人,給殺了。)
++++++++++++++++++
繼續西行
言歸正傳,宋朝眾人,祭奠了一番佛教護法豬八戒,收拾停當,繼續西行。
(注:
0、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1]原名朱重八、朱興宗,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太平鄉孤莊村[2]。
據說,明朝吳承恩在《西遊記》中,不但諷刺當時的昏庸皇帝嘉靖(朱悟能,豬無能),而且還連帶腳罵了下朱元璋(朱元璋建立了錦衣衛,實行“詔獄”,豬八戒,朱八,映射朱重八,豬剛鬣“剛鬃扇耳”(鬣即鬃毛),映射朱興宗)。據說,別當真。
1、北鬥九星,變北鬥七星
北鬥九星,由北鬥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左輔、右弼。在中國道教文化和古代中國天文書中,北鬥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璿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洞明星、隱元星。先秦後,輔星、弼星二星隱。
2、天樞星、天樞上相
天樞上相是道教對輔佐帝王成就偉業的一位宰相的尊稱,他們在人間為輔佐帝王的宰相,在天庭則為協助玉帝治理三界的聖賢。在道教曆史上被尊為天樞上相的一共有七人,他們分別是:薑子牙、張良、諸葛亮、許遜、魏征、文天祥(狀元)、劉基(誠意伯),其中許遜是這七人之中唯一沒有擔任過人間宰相的人。
3、很多星都被稱為北極星
北極星,又稱北辰、紫微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恒星。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在緩慢變化(遠處恒星也在運動,但由於距離,尺度更慢些),所以地球指向的北天極位置也在緩慢移動,當移動掃描到某個星、或離某個星最近時,該星就被稱為北極星。
所以,北極星不是一顆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星,而是在固定位置的星。亮度也不一樣。
地球自轉軸北極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運動,在公元前3000年,北極星不是小熊座α,而是天龍座α,一顆3.7等的恒星,中國古代稱它為右樞。到公元前1000年,小熊座β(中文名北極二)比較靠近北天極,既然全天星星圍繞它轉,古人便認為它是天上的天子,故又起名曰帝,又因為它在紫微垣的中心位置,又叫它紫微星。
隋唐時期,北極五(鹿豹座32)成了北極星,這顆星亮度極暗,也是人類文明曆史上到21世紀為止最暗的北極星。中國北宋初年的時候,地球北極指向的天空離北極星的小熊座α-即勾陳一的角距還有6度。可見,那時它還遠遠不能作北極星。但到了明清時期,勾陳一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北極星。
年份北極星視星等位置(最靠近北極時)
-5000~-3800 左樞(紫微左垣一)3.25 +85°27′12″
-3800~-1600 右樞(紫微右垣一)3.65 +89°53′13″
-1600~-900 少尉(紫微右垣二)3.85 +85°15′10″
-900~-500 北極四(後宮)4.80 +85°12′17″
-500~1200 北極二(帝)5.30 +89°27′25″
1200~2500 勾陳一1.95 +89°32′26″
2500~3300 勾陳四4.20 +88°3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