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山幫(1 / 2)

“大當家的,弟兄們剛打聽到消息,黃知府打算來夷陵郡巡撫,名為安撫百姓,考察民情,實則在此處搜刮金銀財寶,裝了滿滿幾車,明兒啟程回江夏府衙。”張大餅敬重地向她麵前的姑娘彙報道。

這位躺在石頭上小憩的姑娘,就是青山幫的大當家葉洵。

葉洵嘴裏叼著片隨手摘下的葉子,間或用手扶著葉子吹上那麼一下,一身幹練的短打,將少女纖弱的身形襯出恰到好處的英氣。聽了張大餅的話,挑了挑眉:“嘖,聽說黃大胖子快胖的走不動路了,還敢貪。”

說完吐了嘴裏的葉子,利索地一個翻身,從石頭上輕躍而下,腰間的鈴鐺清脆地回蕩在青山間。她一邊往山寨裏走,一邊問道:“何時到秦山腳下?”

“不出意外,明日戌時。”

葉洵突然一頓,回身望向一臉義憤填膺的張大餅:“消息可靠嗎?”

“絕對可靠。”張大餅信誓旦旦地說道。

葉洵抿了抿唇,輕笑著自言自語道:“膽子真大,晚上過秦山,叫他一分錢也帶不回去。”說罷一撩木頭枝子做的卷簾,進了主寨,拿起木架上隨意擱置的長刀。

那刀刀身極長,刀鞘拿破布裹得嚴嚴實實,看不出顏色。隻有一出鞘,才能看見那刀刃顏色深沉,端的是見血封喉的狠厲,把周遭的光都吸了個幹淨。

不過葉洵她爹把這刀傳給她時說了:“你要是敢拿它殺人,回去就把《論語》抄一百遍。”

葉洵這輩子最煩之乎者也那些東西,一寫字就頭疼得緊,因此一直隻敢拿這刀出來嚇嚇人,怕被她爹抓回去抄書。

“鐺”地一聲,刀刃入鞘,葉洵的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吩咐道:“餅哥,叫弟兄們過來商議。”

張大餅點點頭,忙去叫人。

五年前,夷陵郡的知縣仗著天高皇帝遠,官官相護,魚肉百姓,好不快活。夷陵郡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本就是窮鄉僻壤,好容易有點收成,都讓這貪官給搜刮了個盡。路有乞兒,無人向學,甚至有老婦孤苦無依,隻好吞食樹皮勉為生計。

直到兩位大俠帶著他們的一雙兒女途經夷陵郡。葉大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把貪官知縣揍了一頓,逼其上書朝廷自述其罪。又把他家抄了個幹淨,把從貪官那兒搜出的金銀財寶全分給了百姓們。

夷陵郡的百姓們害怕下一任知縣仍然如此,央求葉大俠保護眾人。葉青便扯虎皮做大旗做了土匪,占了秦山成立了青山幫,廣納賢士,專為劫富濟貧。

許多青壯年的村民都紛紛加入青山幫,以報答葉大俠的恩情,張大餅就是那時候入幫的。葉大俠也確如自己所說,不拿百姓一針一線,也不劫憑本事掙錢的富商,專劫魚肉百姓的鄉紳汙吏,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

夷陵郡屬巴蜀地區,民風彪悍,又有葉大俠與其妻嶽大俠撐腰,讓新任知縣望而卻步,兩方倒也相安無事。

因此沒過多久,眼見著百姓們過上了太平的日子,葉大俠就帶著嶽大俠繼續去雲遊四海了,留下一雙兒女繼續鎮守青山幫。

虎父無犬子,葉洵小小年紀武功過人,接下了青山幫幫主之位,又有其兄葉汀從旁相助,繼續劫富濟貧,成為一段佳話。

此時,張大餅叫了幫內為首的幾個兄弟過來,商議劫黃知府的事。

葉洵知道自己年紀小,對幫內的兄弟們都很客氣,挨個問候了一遍,又親自斟茶。端坐在首位的,便是葉洵的兄長,葉汀。

葉汀比葉洵年長三歲,無奈從小是個病秧子,無法習武,這也是由葉洵接管青山幫的原因,但葉汀素來才思敏捷,是青山幫裏軍師般的人物。

“洵兒,這次叫我們前來所謂何事?”葉汀一襲月白袍子,麵色有些病弱的冷白,端的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

“明晚戌時高知府途經青山幫,我打算幹這票,不知哥哥們怎麼看?”葉洵沒做那張寨主的首座,而是站在兄弟們中間。

“幹他娘的,那個黃知府不知道禍害了多少郡縣,這回終於給我們得著了。”最先開口的是寨子裏二虎,排行老二,屬虎,特能打。

“對,我同意!劫的他再也不敢吃老百姓一粒米。”這位是二虎的發小,四柱子。二人是葉洵的左右護法。

“他們有多少人?”葉汀微微飲了一口茶,緩緩說道。

“大約二十來個,身手不錯,看起來應該是黃府的家丁。”張大餅接道。

“大當家的一人就能給他全掀翻嘍。”四柱子哈哈笑道。

“別掉以輕心”,葉汀提醒道,轉而又問葉洵:“洵兒,你可有把握?”

“沒把握就不劫了嗎?”葉洵玩著腰間的長刀,一把接住二虎丟過來的果子,又接著道:“這種貪官汙吏怎麼能放過。不然如何對得起爹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