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思路決定出路,做事要獨辟蹊徑 直路不通走彎路
直路雖短,但未必好走。前路不通時,繞道而行,可能會更省時省力。
在路途中,遇到大石頭擋道,我們一般都會想辦法繞過去。其實,這種走彎路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我們的做事過程中。有時候,有些話不能直言,我們便可以兜著圈子去講;有些人不容易接近,我們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果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我們就要投石問路……在很多情況下,為了使對方放鬆警惕,減輕辦事難度,我們都需要使用迂回戰術。
1、用感情做鋪墊
在朱熔基總理視察中央電視台的前一天,中央電視台的有關領導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說:“明天,總理來視察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得到朱總理的題詞。”敬一丹聽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為難,心想:“我怎麼向總理提出這個請求呢?”第二天,朱總理在中宣部部長丁關根的陪同下,來到中央電視台。當他走進焦點訪談節目組演播室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朱總理跟大家相互問好之後,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擁在他的周圍,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與總理交談。一位編導說:“在有魅力的人身上,總有一個場,以前我聽別人這樣說過。我看您身上就有這樣一個場。”朱總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裏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諧起來。敬一丹感覺這是一個好時機,一個很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時機。於是她走到朱總理麵前說:“總理,今天演播室裏聚集在您身邊的這二十幾個人隻是節目組的十分之一。”總理聽了這話,說:“你們這麼多人啊!”敬一丹接著說:“是的,他們大多數都在外地為采訪而奔波,非常辛苦。他們也非常想到這裏來,想跟您有一個直接的交流。但他們以工作為重,今天沒能到這裏來。您能不能給他們留句話?”敬一丹說得非常誠懇,而且非常委婉,說完她便把紙和筆恭恭敬敬地遞到朱總理麵前。總理看了敬一丹一下,笑了,他接過紙和筆,欣然寫下“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16個字。
敬一丹的感情鋪墊可以說做得恰到好處。她在請求題詞前,先把在外“四處奔波”、“非常辛苦”的記者抬出來,在感情、道義上做了一番渲染,讓人不宜也不忍拒絕。另外加上她語氣誠懇,表述又貼切委婉,於是打動了朱熔基總理的心,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題詞。
2、在言語上下套子
意大利知名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在采訪南越總理阮文紹時,她想獲取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若直接提問,阮文紹肯定會矢口否認。聰明的法拉奇當然不會這麼做,她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有內在聯係的小問題,曲折地達到了采訪目的。她先問:“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處境。得到關於上麵問題的肯定回答後,法拉奇接著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巴黎和澳大利亞有銀行存款和住房,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為了洗清這一“傳言”,他不得不詳細地道出他的“少許家產”。阮文紹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敗,還是如他所言並不奢華,已昭然若揭,聽眾自然也會從他所羅列的財產“清單”中得出自己的判斷。
3、巧妙設局
張某的一張借據找不到了,非常著急。於是,他妹妹幫他出了個主意,幾天後,借據果然就“補”回來了。原來,張某照妹妹的主意發了一封電報給借款人,要他快速寄還2100元。實際上對方隻借了他1200元,看到電報後,對方很生氣,回信說:“我隻借了你1200元,正準備還你,現在怎麼變成2100元了?”其實,張某故意把1200元寫成2100元,露出破綻,就是等著借方更正,主動承認借款,這也就等於補寫了借據。張某有了這樣一張“借條”後,心裏也就有底了。
4、假意幫忙
明代嘉慶年間,“給事官”李樂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麵奏,結果把皇帝惹火兒了,以故意揭短罪,傳旨把李樂的嘴巴上貼上封條,並規定誰也不準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於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麵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君前多言,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叭叭地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於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在這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犯顏“直”諫,非但救不了老師,自己怕也難脫連累。
生活中不少人做事情總是“一根筋”,為人處世不知變通,“不碰南牆不回頭”。這樣的人是難成大器的。在遇到難以直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就應該讓自己的思維多繞幾個圈圈,學學走彎路的方法,迂回接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