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食計”征服他(1 / 1)

用“美食計”征服他

——美食實驗——

心理實驗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研究人員要求被測試者把他們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寫在紙上,然後讓他們閱讀一些與他們持相反觀點的報道。最後,再讓他們重新發表自己的看法。

研究人員把被測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在閱讀評論文章時,有人提供飲料和甜點;另一組則不提供飲料和甜點。結果,被提供飲料和甜點的被測試人,明顯地更願意改變自己的觀點。

心理規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這個實驗雖然無法說明邊吃邊聊可以增加雙方對話語的理解度,但一起吃東西的確更容易產生一種愉快的體驗。吃東西能使人心情愉快,尤其美食當前更是如此。

人在心情愉快時就會想傾聽對方訴說,就會變成一種被動態度,反正“聽聽又何妨”,對他人的話語或要求,就不會再那麼斤斤計較了。

就是說,吃東西可能使溝通更加順暢,更容易說服對方,使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

生活啟示

一起吃飯這種最原始的行為,會對人的深層心理產生強烈的影響。一般吃得心滿意足時,我們的話就多起來。隻要看看餐館的情形,你就能明白這一點:不管走進哪家餐館,客人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大聲發泄不滿和發牢騷的人也很多。

如果再喝點酒,效果就更好。和見10 次麵相比,一起吃3 次飯效果更好;和一起吃3 次飯相比,一起喝一次酒則更容易成為好朋友。如果你們的關係已經發展到可以一起去喝酒的程度,即便不主動詢問,對方也會把心裏話告訴你。

總之,吃飯時,對方和自己一同分享美食,快樂和充實感是共有的,因此會對對方抱有好意。不僅如此,吃飯這一行為可以使人放鬆,降低心理上的防備,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更容易接受別人的觀點。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曆:在汽車或家電博覽會或在畫廊裏,服務生一邊為你耐心介紹產品的優異性能,一邊奉上香濃的咖啡和精美的糕點。這時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購買某種商品或簽訂某項協議。還比如,在商務活動中,我們如果想要說服對方,常會邀請對方吃飯,或找機會與對方共同進餐,因為我們本能地知道:在進餐的時候,對方的交談會變得更加融洽。這也是生活中“飯局”如此多的原因。

隻要你是職場人士,就逃不開飯局。一頓融洽和諧成功的飯局能搞定一切工作上的麻煩。和領導生疏的,敬杯酒就自來熟;和同事鬧了不愉快的,邊吃邊講個段子,心結立解。

如果你是個銷售員,去一家公司與某位負責人洽談業務,在久等之後,你們可能會選擇一家咖啡館坐下來談,如果正趕上用餐時間,你們可能還會一起吃點兒什麼。這種共同進餐的行為往往會對說服比較有利。

在商務談判中,一邊吃喝一邊進行會議或商談,早已司空見慣。有不少企業的“招待費”已成為驚人的數字。

在實施這個技巧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說重要話題的時機。或許你會問:“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機呢?”那就是在吃到認為是最美味的食物時。因此,當對方說“這個真好吃”的時候,差不多就是提出要求的絕佳機會。當然吃完之後還會殘留一些“愉快體驗”,但是感受最強烈的是在吃東西的時候,所以不要忽略了這個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