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麼是營養?營是一種方法或手段,養則是一種目的。人體由外界攝取適當的物質以繼續其生活現象,謂之營養。如果說生命和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那麼,營養法則是維持生命與健康的物質基礎。古人雲:“民以食為天”,營養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把交椅,地位高過了皇帝和神仙,“吃喝拉撒睡”,吃依然被排在了第一位。
如何吃?如何喝?這種與嘴巴相關的最簡單、最本能的事情裏也藏著大學問?在這個人們日益講究生活質量、生活品質和吃喝之道的物質時代,吃喝之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光重視還遠遠不夠,還得能夠真正懂得吃喝之道,真正做到法則在心,健康在身,那才算得上真正得道的聖人。
想擁有成功的事業,先要有健康的身體!想擁有健康的身體、美麗的容顏、快樂的性福和心情,先要掌握科學、健康的營養法則!
“吃”是人的一種原始而且不需要經過學習及教導的本能,人人都了解怎麼吃可以解決饑餓,滿足食欲,因此對人類而言,維持基本的“飽腹”功能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是我們不能把“飽腹”作為終極目的,還必須考慮到是否合乎身體健康的需要。法國一位著名營養學家指出:“一個民族的命運要看他吃的是什麼和怎麼吃”。所以我們說“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要看他吃的是什麼和怎麼吃”。因為隻有均衡的營養才有健康的生命,我們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吃得對,吃得科學。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開始重視飲食的學問。人類的生命體驗證明:營養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著人的健康狀況。營養攝入不當,非但不能對人的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有極大的危害,諺語“病從口入”就是對此的一種總結。這說明隻有“吃”得科學,才能達到營養生命、保障健康的目的。
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無論在文明發達的城市,還是在相對落後的農村,獲取必要的食品,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然而,吃的食品多了,選擇多了,大魚大肉不成問題了,各種美食文化不斷推出誘人的美食,在種種美味的誘惑之下,加上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如何才能吃得科學,保證身體的營養需要的同時,又不給身體製造垃圾和負擔,保持生命和健康的最佳狀態,在這最平常不過的一日三餐之中,其實暗藏著營養的奧秘和法則。
可以說,現在吃飯不僅僅是裹腹,而是已經到了合理選擇食物、利用食物、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的階段了。作為一個講究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的現代人,我們的日常飲食究竟應該遵循怎樣的營養法則呢?
一日三餐,餐餐都要吃飯,但如何選擇安全衛生的食品?如何做到營養全麵、均衡,科學搭配?如何因人、因病、因時而擇食?如何獲取食物的最大營養?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這些營養法則,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天天做到。那麼,如何真正地做到法則在心,健康在身呢?本書將為您逐一揭開每天飲食中的科學、健康的營養法則。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編寫了這本《人體營養法則》,本書一層層地揭秘了六大營養法則。分別從營養的選擇,營養結構,營養來源,營養的攝入,飲食的製作,飲食習慣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的提醒與指導,以期幫助您樹立健康、科學的飲食觀,成為您生活中貼心的營養助手和顧問,幫助您在保證身體獲得最佳營養的同時,又能夠使身體機能保持相對的平衡,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活力,吃走壓力和疾病,從而擁有更加健康、幸福、快樂的生命質量和現代生活品質。
徐文欽 沈鳳霞
20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