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關鍵時刻,背水一戰
要想成功,隻靠穩健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背水一戰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行
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天其實都麵臨著風險,除非永遠紮根在一個點上原地不動。有人認為“還是躺在床上保險”,便一輩子安於現狀,可是他們也將永遠不會知道是否能擁有一個更好的明天。行為學家把害怕改變、安於現狀的心態稱為“穩定的恐懼”,意思是說,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恐懼冒險,結果“觀望”了一輩子,始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要想成功,隻奉行穩健地“邁著方步”這一條原則是不行的,關鍵時刻,必須要有背水一戰的勇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被傳為佳話的“破釜沉舟”的史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秦國的30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領20萬軍隊去援救趙國。
然而宋義本是個膽小如鼠的人,聽說秦軍勢力強大,又反觀自己兵力懸殊,走到半路就膽怯了,遲遲駐紮不肯前行。當時軍中補給不夠,士兵隻好把蔬菜和雜豆煮熟當飯吃,而宋義卻大擺宴會,酒肉成席。同時,為了堵住項羽的嘴,下了一道指令:有誰敢違背我的指令,力斬不赦。
項羽一身豪氣,如此退縮之氣怎能下咽!某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大發脾氣地喊道:“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
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說罷一劍斬下他的腦袋。
將士們聽說宋義被殺,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通道,自己則率領主力渡過漳河,解救巨鹿。
待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餐了一頓,並讓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灶。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進,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後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沒有了退路,便明白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由此,士氣大增,全軍上下都抱著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九次激烈的戰鬥。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奮勇拚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鬥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章邯也被迫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
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也奠定了項羽在軍中的統帥地位。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具有這種將自己置身於懸崖上的破釜沉舟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給了自己一個成為強者的機會。
對於英雄,我們除了驚訝於他們所創造的豐功偉績外,還經常會為他們在建功立業時所表現的豪邁氣概所震動。
凱撒大帝並非出生於帝王之家,並且因血統等關係一直受到排擠。直到當權者死去,他才得到立足和發展的機會。參加祭司長的選舉是他的第一站:
在選舉當天,當凱撒的母親含淚把他送到門口時,凱撒親吻了她並說道:“母親,今天你要麼看到你的兒子成為祭司長,要麼就看到他被流放。”
如果凡事因懼怕危險而畏首畏尾,則永無出人頭地之日。唯有勇於冒險、敢於創造挑戰,方能使事業飛黃騰達。
一個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創業,都必須具備背水一戰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決心。這樣才能憑著一鼓作氣的士氣和不成功便成仁的意誌,在人生的路上不斷進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往往,當遇到困難時,有些人極易想到退卻,而且是堂而皇之地找出些許理由來慰藉自己。在這種逃避的安穩中,眼前這條路沒有走好,其他的路也不會成功。所以,不要給自己留後路。對生活的態度越積極,對人生的挑戰越勇敢,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和定位。
人的潛力是有彈性的,隻要勇於挑戰,就能產生一種超乎常規的力量。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就是不斷給自己加碼,也就是在跟自己競爭。“沒有一件事比盡力而為更能滿足你,也隻有這個時候你才會發揮出最好的能力。這會給你帶來一種特殊的權利,以及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
為了克服最惡劣的困境,我們必須做好殊死的準備,讓自己沉到穀底。逃離苦難最快的辦法,就是跳入痛苦的正中間和它麵對麵搏鬥。關鍵時刻背水一戰,就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或者反敗為勝,或者更創新高。